欲作奔豚、奔豚、悸、心脾阳

【医家】刘渡舟
【出处】临床心得选集
【关键词】欲作奔豚、奔豚、悸、心脾阳虚、小便不利、脐下悸动、面色黧黑、脾虚不运、寸脉软、气上冲、苔水滑、脘胀闷、津伤、心悸、液脱、水气、
【内容】
欲作奔豚证案
李某,男,43岁。脐下悸动,欲作奔豚,伴小腹及胃脘胀闷不舒,心悸。寸脉软,关尺之脉倶弦。此心脾阳虚,水寒之气将欲上冲之证。
茯苓30克桂枝12克大枣15枚炙甘草6克肉桂3克
三剂后冲逆之势平伏,转用真武汤加桂枝,三剂而愈。
【解说】茯苓桂枝大枣甘草汤即苓桂术甘汤去白术而加大枣。本方临床治疗水气病中属于心脾阳虚,下焦水寒之气妄动所致的欲作奔豚或已作奔豚疗效甚佳。在此需要说明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去白术而加大枣?白术和大枣都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都可以用来治疗气冲上逆的病证。但张仲景用此二药却有所不同,治疗气从“心下”上冲者用白术;治疗气从“脐下”上冲者用大枣。这是因为气从心下上冲者,病机在于脾虚不运而使水气上冲,所以用白术健脾兼能行水;至于气从脐下上冲者,关键在于其人气水相搏,小便不利而脐下悸,所以重用茯苓至30克,桂枝至12克,则超过其他有关方剂,然利水去邪之力大犹恐津伤液脱,所以去白术而用大枣补脾胃,生津液,寓防于治,从临床上来看,是很有实践意义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判断欲作奔豚和已发奔豚?欲作奔豚的临床特点是脐下或脐周部位悸动不安,这是病人自己能感觉得到,这就说明了水与气相搏于脐下,欲上冲而未冲的情况;已作奔豚的临床特点是病人能明显地感觉到有一股气从脐下向上冲逆;随之而产生各种证情。虽然这是两种不同的临床特点,但都可以用苓桂甘枣汤治疗。第三个问题是桂枝加桂汤和本方都可用来治疗气从脐下往上冲逆的“奔豚”证,如何进行区别?根据临床观察,苓桂甘枣汤证除有脐下悸外,还有小便不利等证,而舌苔水滑,面色黧黑,这在辨证时是主要的区别点。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