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发热、痰中带血、咳嗽气

【医家】钱远铭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恶寒发热、痰中带血、咳嗽气喘、咳嗽、痰、肺纹理增粗、口渴引饮、舌苔黄燥、神志恍惚、烦躁不安、邪热壅肺、舌红、咳喘、烦渴、发热、风温、上午、苔黄、下午、胸闷、气喘、燥、吐、虚、
【内容】
陈某,男,54岁。
初诊:1974年2月4日。
主诉及病史:恶寒发热,咳嗽气喘一周,加剧一天。原有慢性咳嗽史,冬春发作,早晚明显。一周来咳嗽加剧,并见恶寒发热,气喘胸闷。在本单位卫生所治疗,用过青、链霉素,疗效不显。
胸透:两肺纹理增粗;白细胞计数31×10ˉ9/L;分类:中性粒细胞0.94,大部分中性粒细胞内含毒性颗粒;体温38.9℃,血压64/40mmHg。夜班医生用每100ml葡萄糖内加阿拉明一支,血压维持在80/60mmHg左右。
诊查:神志恍惚,烦躁不安,两肺满布干鸣音,呼吸稍促,咳吐黄痰,痰中带血,烦渴引饮,唇红舌红,苔黄而燥,脉来沉伏微细。
辨证:病属风温,邪热内壅,气阴被损之候。
治法:清宣邪热,益气生津。
处方:麻黄10g石膏60g太子参30g黄精24g甘草10g连翘15g二花24g黄芩15g知母15g杏仁10g4剂,水煎服,每隔2小时服药1次,1日内服完。
二诊:上方药服至当日下午4时,血压开始回升为84/60mmHg。至2月5日上午8时,血压稳定在100/70mmHg。一般情况好转,体温正常。咳喘大减,脉来缓和有力。上方药改为每日2剂,4小时服药1次。
三诊:服上方药至2月6日,两肺干鸣音消失,精神胃纳转佳。复查白细胞计数10×10ˉ9/L;分类:中性粒细胞0.75,毒性颗粒消失。上方去麻黄、石膏、人参,黄精减量;加芦根、川贝母续投,每日1剂,分2次服。另加艾叶油丸,每日3次,每次1粒。于2月16日痊愈出院休息。
按语:本病发热,咳嗽气喘,痰色黄稠,痰中带血,口渴引饮,舌苔黄燥,纯属一派邪热壅肺之候。但以脉来沉伏而微细,为阳症见阴脉,邪盛而正虚之危候。法宜祛邪扶正,齐头并进。方用麻杏石甘汤合人参白虎汤加减投服。且以病情危重,非重剂不足以取效,故两天之中计服石膏360g、人参180g,收到满意之效,诚非易事。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