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掉、外风、断针、抽搐、舌

【医家】焦新民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振掉、外风、断针、抽搐、舌淡苔少、脉细弦、神清、偏瘫、
【内容】
振掉(舞蹈病)
师××,女,12岁。1982年7月18日初诊。
主诉四肢抽动1月余。
病史患者5岁时,曾患小舞蹈病,经某儿科主任用西药1个月治愈。这次受凉后又犯小舞蹈病已1月余,服药无效,手足及头面舞动不安,吃饭丢碗,走路跌跤,本欲去我院儿科住院治疗,因条件受限,故来求治于针灸。
检查神清,体温37℃,头面及四肢不规则、不自主的舞动,双膝反射存在,项软,布氏征(-),克氏征(-),心肺正常。脉细弦,舌淡苔少。
诊断振掉(舞蹈病),外风侵袭型。
治疗祛风定惊,镇惊安神。
取穴:合谷、太冲、印堂、大椎、曲池、百会、足三里。
操作:交替使用上穴,每日1次,捻转泻法,7次为1疗程。
开始5天配口服保太松,后停用,单用针刺。
针治5天后,舞动略减,10天后下肢舞动消失,走路不跌跤,仅右上肢,面部偶动。继针20天,各种舞动基本消失,改为隔日针1次,又针10次,共40天,痊愈。
按语振掉(小舞蹈病)主证为四肢不自主抽动,多为外风所致,故首选太冲、合谷、四关穴祛风定惊,乃治风之要穴,风为阳邪,易犯阳经,更加大椎、曲池、足三里属阳经之穴以祛散外风;配督任脉之百会、大椎及相应奇穴印堂,镇惊安神。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所以取得比药物更好的疗效。
若行针、留针期间患者肢体抽动,不必怕弯针断针,可暂时把针退至皮下,静留片刻后,再行针泻法以祛风邪;不必怕抽风滞针、断针而不敢下针,造成不少患者失治。作者用此法治愈不少风证抽搐,包括偏瘫之硬瘫抽搐,多能快速奏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