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口渴、表证、太阳病、

【医家】陆渊雷
【出处】陆渊雷医案
【关键词】胸闷、口渴、表证、太阳病、身热、唇干、头痛、郁、邪入少阳、苔白而干、脉弦数、潮热、脉数、内热、伤寒、舌绛、头胀、虚热、舌白、
【内容】
王君
初诊 病一候,头痛身热,胸闷口渴,唇干舌白,不大便六七日,脉数微弦。

柴胡6克 赤芍6克 川军4.5克(后下)

淡芩9克 花粉12克 炙草3克
枳实6克 生姜铜元大三片。


二诊 大便已行,胸闷瘥减。今尚头胀,夜间有热。今虽脉静身和,恐入夜再发。脉略弦。舌绛苔白而干。
柴胡4.5克 炒山栀9克 青蒿6克(后下)


淡芩6克 香豉9克 玄参9克


花粉12克 炙草3克。
【按】此案病患头痛身热,胸闷口渴,不大便,脉弦数,乃是表证未解,邪入少阳,胃家有实的大柴胡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外有表证,内不大便,口渴,唇干,乃是里热已甚,结于胃中,故用大柴胡汤下其里热兼解其表则愈。大柴胡汤用大黄清热通便,柴胡、黄芩苦寒入心而去热,枳实、芍药之酸苦涌泄而扶阴散结,再用生姜、炙甘草,辛甘调和营卫。陆氏以大柴胡汤为主方,去半夏,因此病人不呕,加花粉,因其内热阴亏较重。
一剂而大便通,二诊之中,表证大减,但仍有夜间潮热,陆氏仿蒿芩清胆之方意,和解少阳,清退虚热。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