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痛、红斑、湿热、湿、

【医家】王玉章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结节、痛、红斑、湿热、湿、关节痛、舌苔薄黄、湿热下注、腿浮肿、浮肿、便干、尿黄、脉弦滑稍数、无名肿毒、舌苔薄白、行走不便、皮肤病、流注、结核、肿痛、寒湿、炎症、疙瘩、皮疹、瘀、
【内容】
樊某,男,58岁。
初诊:1991年4月11日。
主诉及病史:双下肢起疹,疼痛。近一个月来双下肢起疙瘩如杏仁大,疼痛,西医医院诊为“结节性红斑”。经中西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双下肢以小腿伸侧为著,有散在的红斑,直径为0.5~1.0cm大小,呈结节状,颜色鲜红,高出皮面,触及疼著,伴两膝关节痛、小腿浮肿、行走不便。
诊查:便干,尿黄,舌苔薄黄、质红,脉象弦滑稍数。
辨证:湿热下注,阻隔经络。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通络。
处方:猪苓15g泽泻12g车前子15g(包)白鲜皮10g双花12g连翘12g赤芍12g丹皮12g甘草10g7剂,水煎,日2服。
局部治疗:紫色消肿散,以蜂蜜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日1次。
二诊:1991年4月18日。服上方药7剂,症状好转,红斑结节颜色变淡,疼痛减轻,浮肿见消,关节痛较前减轻。舌苔薄白,脉象弦滑。前方加丹参20g、红花10g,再服药7剂,局部治疗同前。
三诊:1991年4月25日。诸症均除,结节已消退,双下肢已不浮肿,关节无疼痛,两腿行走方便。舌苔、脉象如故,告痊愈。
按语:结节性红斑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为真皮脉管和脂膜炎症所引起的结节性皮肤病,与中医学文献中所记载的衣藤缠十分相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中记述有:“此证生于腿胫,流行不定,或发一二处,疮顶似牛眼……若绕胫而发,即名衣藤缠,结核数枚,日久肿痛”。除此,本病与文献中所说的“湿毒流注”也很相近。王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是因体内素有湿热日久注于下焦;或因寒湿侵袭经络,凝结气血成疾。而上述之例为湿热下注成患,其病程月余,皮疹色鲜红疼痛,两腿浮肿,关节痛,结节损害以伸侧为著(即阳面)。便干、尿黄,且舌苔薄黄、质红,脉弦滑稍数,属热属湿,为湿热之邪。湿邪最易注于下焦,阻隔经络而出现结节红肿、疼痛,当以清利湿热、解毒通络为法。方中猪苓、泽泻、车前子、白鲜皮利湿消肿;双花、连翘清热解毒散结;赤芍、丹皮活血通络消肿;甘草和中,服药七剂而奏效;加强活血通络之功,选丹参、红花以散结消坚,使结节消、红斑退,诸症悉安而告痊愈。在局部治疗上,使用紫色消肿散外敷患处,其方之组成为紫草、赤芍、当归、贯仲、升麻、白芷、芥穗、紫荆皮、红花、儿茶、红曲、羌活、防风以上等量为末,黄酒调,外敷。功为散风活血、化瘀消肿,对于无名肿毒、结节性疾患有较满意效果。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