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下注、血淋、肝火、湿热

【医家】陆正斋
【出处】陆正斋医疗经验
【关键词】湿热下注、血淋、肝火、湿热、淋、小便频数、热利、虚、痛、小便短少、热毒炽盛、泌别失职、口苦咽干、湿热瘀滞、肝经实火、下焦湿热、小便淋痛、心火亢盛、心肾不交、头晕心悸、尺脉濡、少腹痛、热淋、内热、便血、流注、淋痛、淋病、血溢、食少、泻火、动血、刺痛、虚火、湿、
【内容】
罗某某,男,5月9日初诊。湿热下注,小便淋痛。
粉萆薢10克 细木通4.5克 萹蓄草10克 车前子10克泽泻7.5克 甘草梢2克 云苓神各12克 瞿麦7.5克 苡仁20克?石首鱼骨一对 乌药6克 益智仁7.5克
5月11日二诊,滋肾阴,清湿热。
知母肉7.5克 川黄柏7.5克 大熟地12克 山萸肉7.5克淮山药8克 泽泻8克 云茯苓12克 粉萆薢22克 车前子10克粉丹皮4.5克 甘草梢2.5克 琥珀末1.5克 斑根12克
按: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短少,淋沥涩痛,诸证皆作。一诊投以清热利湿通淋之剂,方选萆薢分清饮化裁。二诊转用知柏地黄丸加味,标本兼顾,阴复火降,膀胱通利而诸症可消。
谢,2月19日诊。湿热下注,肾失固藏之职、拟苦以坚之,介类以潜之,冀逐渐就退。
炒川柏7.5克 湖丹皮7.5克 济银花10克 甘草梢2.5克粉萆薢10克 云苓神各10克 车前子10克 生牡蛎 25克干地黄10克 莲心须各2.4克 朱灯芯0.6克
陆奶奶,4月11日。奇经伤损,湿热下迫,小便频数刺痛,内热,头晕心悸,食少。年逾古稀,败象已著,拟方冀幸。
肥知母7.5克 炒川柏7.5克 大熟地10克 淡苁蓉10克丹皮7.5克 朱茯神10克 玄武板20克 莲子心2.4克朱灯芯0.3克 清水阿胶蛤粉拌杵,7.5克 琥珀末1.5克咸秋石1.2克
按:真阴亏耗,虚火亢虚,移于膀胱;心肾不交,水不济火,心火亢盛,移于小肠,泌别失职,治从壮水制火,滋阴泄热,通补奇经,加琥珀一味通淋止痛。
吴老太,7月15日,厥阴肝脉络阴器。湿热下注,小溲淋痛,口苦咽干,尺脉濡数。年逾古稀,气血衰矣。然此症系有余之象,非不足也。拟泻肝导赤法。
炒柴胡3克 炒黄芩7.5克 细木通7.5克龙胆草7.5克黑山栀7.5克 当归身7.5克 炒生地12克 泽泻7.5克粉甘草1.5克 丹皮7.5克 车前子10克 青竹叶20片
按:古稀之年,肝肾俱衰,阴不足而阳有余,邪热外袭,内动肝火,下移膀胱。急则治标,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泻肝火,清湿热,俾肝火除,邪热去,下焦不为其所扰,则膀胱气化正常,制约月权,小便通利。
吉某某,女,5月12日诊。湿热瘀滞,小便频数,血淋少腹痛。
川雅连1.5克 炒黄苓6克 炒川柏6克 龙胆草7.5克黑山栀6克 丹皮参各6克 炒小蓟10克 血余炭2.5克莲蓬壳10克 牛膝炭2.5克 当归身10克 甘草梢3克
按:《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云:“血淋者,是热淋之甚者。”热毒炽盛,入于血分,动血伤络,血溢脉外,与溲俱下,是故发为血淋,因其邪热炽毒,急投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品。上列两案均为肝经实火症,尤以吴案高年气血两衰,先生明辨虚实,断为实证,遣用苦寒峻剂,毫不犹豫,具见审证用法之果断。
刘某某,男,7月18日诊。小便血浊,滴沥不畅。治以通摄并施,稍佐苦甘法。
炒川柏4克 法半夏6克 车前子6克苡仁12克 云茯神12克 甘草梢3克 春砂仁2.5克 广皮4.5克 金樱子12克 芡实6克 左牡蛎 12克 莲子心3克
按:下焦湿热,流注膀胱,气化不利,阻于络脉,脂液失其常道,故有斯症。治之之法,一从清热利尿,分清泌浊;一从固肾摄纳,方以封髓丹合水陆二仙为基础。然理气通络似亦可增。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