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虚、腹痛、伤阴、中气

【医家】王文济
【出处】王文济王文济杂病论治经验集
【关键词】腹泻、虚、腹痛、伤阴、中气、消瘦、湿、面色无华、经久不愈、四肢不温、舌苔白腻、结肠炎、脾气虚、五更泻、脉濡细、肠鸣、伤阳、血瘀、湿热、久病、畏寒、胃虚、积滞、滞下、乏力、瘀、燥、
【内容】
顾某,女,49岁。
宿有结肠炎病史,腹痛隐隐,泻下溏薄,日行数次,夹有黏液,肠鸣辘辘,病经十余年,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消瘦乏力。纳谷不香,舌苔白腻,脉濡细弱,法拟温中健脾。


淡附片6g 潞党参15g 焦白术12g 淡干姜9g 川蜀椒6g
广木香6g 赤茯苓12g 台乌药12g 生薏苡仁30g 白扁豆12g


炙甘草6g 焦谷芽30g 焦麦芽30g
此方加减连服数月,大便已成条状,腹痛亦除,后又进一温阳健脾之冬令膏方,10年之疾,竟得痊愈。
【按】本案王文济以清导化湿配合凉血化瘀之品治疗久病血瘀之腹泻而收功。王文济认为腹泻之因虽为湿热滞下,但不能为其所限,动辄苦寒清化,香燥调气,清导积滞之剂,不敢越雷池一步,通因通用固然是治疗腹痛的一个主要原则,但只能治其常,尚须知常达变。若腹泻经久不愈,中气渐虚,中虚则泻不易止,泻不止则中气愈虚,关门不固则脾气虚衰,中阳式微,则寒从中生,寒性下降,泻必伤阴,阴寒下沉,必伤及肾,腹泻伤阴伤阳,而致脾胃俱虚,所以腹泻日久不愈,常自太阴及少阴而成脾胃虚泻。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大便长期溏薄,甚至五更泻,消瘦,面色无华,易疲劳。王文济认为,土为火之子,火为土之母。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热之不热,则在无火。王文济善用附子理中汤,大建中汤等。温阳培土,使中阳复则水湿运化,清浊攸分,腹泻自止,常用药物有附子、川椒、干姜、煨姜、党参、黄芪、白术等。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