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热毒、痛、发热、痹、

【医家】梁贻俊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结节、热毒、痛、发热、痹、瘀血痹阻、左脉沉、右脉无、多汗、脉痹、汗出、瘀、舌质稍红、关节疼痛、瘀血化热、面色红、左脉细、手足温、右脉沉、高血压、多眠、丘疹、热痛、苔白、头痛、头重、下午、消瘦、胀痛、神清、虚、
【内容】
刘某,女,25岁,工人。
初诊:1975年8月25日。
主诉及病史:左腿及右臂起硬结1个月伴发热。患者5个月前患高血压,血压140/110mmHg。 1个月前左腿起硬结,色红疼痛,继之右臂亦起,行路困难,每日下午发热(体温38.4℃~38.7℃),多汗,消瘦,曾经病理切片诊为“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诊查:现症:头痛头重,发热,夜间尤甚,多汗,身疲无力,关节疼痛,稍活动关节即僵直,四肢均有红色结节,行路则腿胀痛难忍,饮食尚可,二便调,多眠,常作噩梦。体温38.7℃,面色红,有散在的粉色丘疹。左右臂、左右下肢分别有3个、2个、3个、6个结节,结节均红肿而硬,触之疼痛,血压双臂均测不出,血沉100mm/h。切寸口脉,右脉无,左脉沉,似有似无。舌质稍红苔白。
辨证:热毒瘀血痹阻心脉血络。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通脉。
处方:当归15g生地20g桃仁15g红花10g赤芍15g甘草5g姜黄15g银柴胡25g蒲公英50g银花50g连翘25g川黄连10g乳没各15g牛膝15g 1日1剂。
二诊:服上药27剂后,发热退,上肢结节消退,下肢结节变粉色,仍硬,痛势减轻,但身疲明显。血沉76mm/h,血压仍测不出。左脉细数,右脉无,热毒虽减,但正气已虚。上方酌减活血清热毒之量,加补气养血,少佐温通经脉之品。1日1剂。
处方:当归15g生地20g桃仁5g红花10g赤芍15g银柴胡25g川黄连5g川芎10g金银花40g连翘20g蒲公英50g紫花地丁25g玄参40g乳没各15g地龙10g黄芪50g桂枝10g 1日1剂。
三诊:服上方66剂后,体力日渐恢复,下肢结节色不红,结节较前缩小,但仍硬,尚有疼痛,已可上下楼及骑车。右脉沉弱,左脉沉细。血压左120/90mmHg,右仍测不出。毒热已衰其大半,经加用补气养血、佐以温通经络之品,已有复脉之象。治于上方中加附子,取其通行十二经之阳以复脉。上方加附子10g、鸡血藤50g,改桂枝40g。
处方:当归15g生地20g桃仁5g红花10g赤芍15g银柴胡25g川黄连5g川芎10g金银花40g连翘20g蒲公英50g紫花地丁25g玄参40g乳没各15g地龙10g黄芪50g桂枝40g附子10g鸡血藤50g
四诊:服上方54剂,于1976年1月29日前来诊查。身无所苦,体温正常,结节基本消退,左下肢尚可触到2个很小的结节,在零下20℃以下室外工作仍有痛感。查血沉11mm/h,切脉左沉滑细,右沉细。血压左120/90mmHg,右120/70mmHg。已于1976年1月3日恢复工作。
按语:本例经确诊为“结节性多动脉炎”,属中医学“脉痹”,根据《素问?痹论》“心痹者脉不通”和“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的病机记载,审其主症进行治疗。其热型入暮加重,为瘀血化热,所起结节均红肿热痛,为热毒之象。汗出而热不衰,为热迫汗出。结节均沿四肢血管分布,病在血分中。查其脉虽无,但手足温而神清,故非阳脱阴竭之证。综合脉症,为热毒瘀血痹阻心脉血络所致心痹脉痹之证。病初方选血府逐瘀汤加清热解毒之品而取卓效,毒热渐去,增加益气之品以利气行血行,通其瘀阻之脉。毒热复减,为复其脉加附子温通其脉而脉复病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