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寒热、黄疽、皮肤黄、肝

【医家】
【出处】中医内科急症医案辑要
【关键词】湿、寒热、黄疽、皮肤黄、肝炎、暑温、肝胆郁热、湿热薰蒸、四肢酸软、四肢酸痛、脘闷腹胀、舌黄、全身皮肤发黄、湿热、热利、暑湿、苔灰、头晕、郁、燥、汗出热不退、全身不适、肝脾肿大、咽部充血、寒热头痛、午后热重、四肢乏力、胃脘胀满、头晕头痛、暑热炽盛、湿热蕴蒸、神疲乏力、脉濡细、苔中黄、食欲差、舌质红、大便调、热中、脉缓、不解、苔腻、血尿、烦躁、胸闷、淋、
【内容】
暑温发黄(重症肝炎)
李××,男,48岁。
患者不规则寒热二周,巩膜及皮肤黄染一周,且伴全身不适,四肢乏力,头晕,胸闷,烦躁,食欲差,黄疽逐渐加深。于1977年8月9日到×××医院治疗,查体:血压90/68毫米汞柱,体温39.5℃,巩膜及皮肤黄染,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粗,心率90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间及二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脾肿大,肝肋下二指,脾可触及近二指,质中等硬度、化验检查、白细胞11800/立方毫米,中性78%,淋巴13%,杆状9%,血沉32毫米/小时,肝功能:黄疽指数30单位,凡登白、直接(++),间接(++)麝香草酚浊度20单位,SGPT正常。尿检:三胆正常、蛋白(±)、白血球0—1。西医诊断:1、重症肝炎早期,2、心肌病待除外。住院期间,曾按肝炎合并感染治疗,用过多种保肝及抗菌素等药物,不但寒热不退,身倦黄疽加重,而且心动过缓在55次/分上下,故于8月17日请会诊。
诊时颜面及全身皮肤发黄,神疲乏力,四肢酸痛,寒热、汗出热不退,头晕头痛,胸腹皮肤有散在白?,胃脘胀满,尿色深黄如茶,舌质红,苔中黄腻,脉象濡细而缓。
辨证:暑温蕴阻,湿热薰蒸,胆汁外溢,肝脾失和。
立法:清暑化湿,泄肝利胆。
方药豆卷四钱炒山栀三钱藿香三钱佩兰三钱滑石四钱茵陈四钱黄芩三钱郁金三钱青蒿三钱黄连五分茯苓四钱通草一钱半,三付。
二诊(8月19日),药后寒热头痛,四肢酸痛减轻,大便调畅,纳谷略增、巩膜及皮肤黄染较前减轻,精神体力渐增,但白?继续发展,脘闷腹胀,小便仍黄,舌苔灰黄,脉濡细缓,湿热蕴蒸未解,再拟清热利湿,退黄透?。
黄苓三钱滑石四钱苡仁五钱竹叶三钱茵陈四钱厚朴二钱枳实二钱茯苓四钱通草一钱半瓜蒌四钱三付。
8月22日三诊,寒热已除,黄疽渐退,心率68次/分,精神转佳,但白?仍布,四肢酸软,舌苔灰黄、边黄腻质暗,脉缓,以苡仁竹叶散加减治之。
苡仁五钱竹叶三钱通草一钱半茯苓四钱苍术一钱半厚朴一钱半黄苓三钱滑石四钱萆薢四钱桑枝四钱芦根一两三付。
9月2日四诊,服上方症情又有好转,将原方又服几剂,目前自诉无不适感觉,黄腻苔已化,白?已收,脉象缓和,肝动能复查已正常,血尿常规复查也正常,痊愈出院
(《董建华医案》)
按:夏季暑热炽盛,湿气亦重,故暑病多挟湿邪。本例患者因暑湿困阻,肝胆郁热,故寒热反复不退,午后热重,湿热薰蒸,胆液外溢,而出现黄疽,湿热郁于气分则见胸、闷,头晕,苔腻,泛恶,并布少量白?。因此,立法上着重清暑化湿,泄肝利胆,方中以豆卷清热化湿,青蒿、黄芩清泄肝胆郁热,栀子泄火,黄连解毒,配合藿香、佩兰芳香化浊,茵陈退黄,茯苓、通草、滑石以渗利湿浊,从而症状好转。再诊因湿热胶结气分不解,脘闷腹胀,白?未收,四肢酸软,故用苡仁竹叶散加减,在清热利湿基础上加厚朴、枳实等品,使气行则湿化,症情进一步好转。暑清湿行,以免耗亏伤津,后阶段加入芦根清热保津,桑枝以利关节,善其后而全愈。综观全案,可知夏令暑湿之症,治疗应注意清热化湿,清热中不可过用苦寒化燥之品,化湿中不可过用芳香燥湿之味,只宜轻宣泄热渗利即可。与单纯暑温证之“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甘酸敛津,不必用下”的治法,又是完全不同的。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