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闭、纳少、痰、肝脾不和、

【医家】张汝伟
【出处】临证一得
【关键词】气闭、纳少、痰、肝脾不和、舌苔干、痰热、善噫、润肠、多痰、便闭、嗳气、郁、
【内容】
宋仲翁,年七十五,高邮,住古拔路富民村四号。肝脾不和,痰气阻滞,上则噫嗳之声不绝,下则便闭,已有旬日,胃呆纳少。脉来弦劲,苔质绛,上罩粉白,此液枯气闭。治拟生津利气,以和肝胃,用生脉和理中法。
川石斛三钱,先煎川毛连五分淡干姜五分,打太子参二钱川桂枝五分大白芍三钱,炒制香附细生地淡苁蓉冬瓜子各三钱佩兰梗姜竹茹各钱半
二诊,进生脉合理中法后,噫嗳之声已止,大便亦通,但胃仍呆,转为咳而多痰,两足无力。舌苔干绛,根黄腻,脉仍弦劲。标症虽除,而津液未复。转用生脉加味,甘缓调和为要。
原金斛大生地肥玉竹川贝母冬瓜子各三钱太子参二钱天麦冬炙竹茹各钱半生浮石四钱,先煎生蛤壳五钱,先煎五味子一钱生炙甘草各八分
本证始末:此证共诊三次,第二方服后,已全部告愈。第三方,仍二方,稍易数味而已。
方义说明:按嗳气,内经作噫症,脾病善噫,又言寒气容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丹溪云,上升之气,自肝而出,上逆犯胃而成噫,今此症,不从肝脾治,而从肺津治。因大便之不通,胃呆而纳少故也。案中所说液枯气闭,即是诊断目标,故用石斛生津,苁蓉润肠、生液,桂枝白芍建中,太子参以扶气,干姜以开之,生地以润之,香附佩兰理气解郁,冬瓜子竹茹以化痰热,所以上下能分解,嗳定而便通。第二方,仍守前法,用五味子生炙甘草。酸甘合而化阴,浮石蛤壳一降一升,以利痰气,仍用参地以合营卫之气,乃根本杜治之方。若用辛温疏泄之方,则大误矣。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