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舌质红、腹水、鼻衄、脉

【医家】巫君玉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郁、舌质红、腹水、鼻衄、脉滑、瘀、肝硬化腹水、舌苔薄少、外感、口干、咽干、咽痛、腹胀、痛、湿、气血瘀滞、肝郁化热、脾胃气滞、脉象滑数、肝气郁结、脾不统血、咳嗽痰少、舌苔薄白、舌苔微黄、舌苔白、足麻木、关节痛、舌边尖、肝血瘀、臌胀、出血、恶风、恶寒、腹大、瘀血、肝病、瘀热、虚寒、足肿、腿重、湿热、纳少、血虚、虚、衄、
【内容】
沈某,男,65岁。
初诊:1975年11月2日。
主诉及病史:因髀股关节作痛,购服虎骨酒二周,近一周来渐见足肿腿重,腹胀膨大,纳少,溲量尚可。素日亦常每次饮酒一二两,已成习惯。
诊查:足胫肿,按之凹陷不起,腹大如鼓。脉象滑数,舌苔薄白,舌质红。昨查肝功能:转氨酶120U/L,脑絮(+++),麝香草酚浊度14U,硫酸锌浊度16U,白蛋白23g/ L,球蛋白35.7g/L。
A型超声结果:肝肋下2指,剑突下3指,脾侧位肋下2指,肝脏较密微小波,部分密集波。
辨证:酒热酒湿伤及肝脾,肝气郁结,归藏失司,脾胃气滞,水湿停留,遂致水泛而成臌胀之疾。
治法:健脾利水,清肝达络。
处方:党参10g白术10g陈皮10g茯苓25g生赤白芍各12g酒木瓜10g牛膝10g大腹皮子各10g炮山甲10g半边枝莲各45g蜀羊泉30g冬瓜皮子各30g车前子草各30g焦谷麦芽各15g3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服一煎。
二诊:同年11月6日。药后溲量大增,腹胀渐平;近因外感致咽干作痛,音嘶,咳嗽痰少而黏,喉壁有赤瘰,两蛾红肿。脉滑有力,舌苔微黄。宗前法加入清解之品。
处方:生丹皮10g连翘15g黄芩6g威灵仙10g僵蚕10g生赤白芍各12g马勃10g(包)茯苓皮15g陈皮10g紫地丁15g炮山甲10g炙鳖甲10g桑寄生24g半边枝莲各30g板蓝根10g5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同年11月12日。腹水尽消,咽痛亦除,纳食已香,原有之右足麻木仍在,面色郁。脉滑,舌苔薄少、舌质红。此为肝经气血郁滞之况尚在。
处方:半边枝莲各30g当归12g生赤白芍各12g生丹皮10g牛膝10g车前子15g(包)田七粉3g(分吞)石见穿30g煅牡蛎30g胎盘粉3g(分吞)5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同年11月18日。鼻衄、口干、咽干。舌苔薄少微黄,根中部略见花剥,舌质红,脉滑大。肝郁化热,营阴不足,治以清养两兼。
处方:生赤白芍15g丹皮10g太子参15g炮山甲10g炙鳖甲10g煅牡蛎30g黄芩10g仙鹤草30g胎盘粉3g(分吞)僵蚕10g黑山栀10g半边枝莲各30g郁金10g当归10g白术10g茵陈30g5剂,煎服法同前。
五诊:同年11月24日。略有鼻衄口干。脉右大而数,左弦而数,舌苔白,舌边尖赤。复查肝功能及白球蛋白均已正常。仍以清养进退。
处方:生赤白芍各12g丹皮10g黄芩6g太子参15g龙胆草10g半边枝莲各30g郁金10g蜀羊泉30g生山栀10g桑寄生30g白花蛇舌草10g白术12g炙鳖甲10g胎盘粉30g(分吞)茵陈30g仙鹤草30g三七粉2g(分吞)5剂,煎服法同前。
按语:患者平素有饮酒习惯,无肝病历史,直至就诊前出现腹水而查得肝功能失常、蛋白倒置等情况,从而确诊为肝硬化腹水。究其原因,谅由长期饮酒,湿热耗灼肝血肝阴,遂致肝脾气血由郁而滞,由滞而瘀,气既不行,水亦随之留阻泛滥,故初诊以扶脾逐水、疏肝清热为法,使其气血通利而水邪以消。二诊时有外感之邪夹入,但并无恶风恶寒等表卫证,仅为热扰清窍,故只参清气清咽之品,仍以逐水凉血为主,疗效得以续进。三诊时腹水已消,咽痛亦止,去清上之品,守清通肝血原法,益入牡蛎以软坚缩肝,三七以活血化瘀,胎盘粉以益肾养肝,目的在于纠正蛋白倒置。四诊虽见鼻衄,仍属肝血瘀热,病机未变,故治法亦不变。五诊时肝功能、蛋白俱已正常,且连宿恙之髀股关节痛亦解,计就诊来还不足一个月,所以能如此者,除药物外,患者深悟饮酒与本症有关,从而严禁亦为一助。四诊中所见之衄,其原系气血瘀滞不得疏泄,郁久化火,加之瘀血不去血不归经而致。与虚寒之脾不统血,或血虚而热之出血不同;此种气血俱见瘀热证,为肝硬化腹水类型之一。正由于此案例之属实属热属瘀,所以获效较快。如为虚证则未必能有捷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