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肿胀、胀满、心肾阳虚、

【医家】刘渡舟
【出处】临床心得选集
【关键词】皮肤肿胀、胀满、心肾阳虚、脘腹胀满、面色黧黑、脉沉无力、腹中气动、舌苔白、外寒、水胀、水气、矢气、腹大、嗳气、虚、
【内容】
气胀案
董某,女,49岁。周身皮肤肿胀,随按随起而无凹陷,腹部胀满尤为明显。更有奇者,肚脐周围出现如栗子大小包块十余个,按之软,随按而没,抬手又起。腹部皮肤发凉,间或嗳气上逆,面色黧黑不泽。脉沉无力,舌苔白。该证病名为“气分”,属寒邪内搏气机所致。
桂枝9克生姜15克大枣10枚炙甘草6克麻黄6克细辛4.5克附子9克川椒3克
服三剂后腹中气动有声,矢气甚频,肤胀随之消减,脐周之包亦消。但腹中胀满尚未尽愈,改方用李东垣寒胀中满分消汤,三剂而愈。
【解说】“气分”这一病名,见于《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中。究其病因病机有二:一方面是由于营卫俱虚而不利,另一方面是在于心肾阳虚而寒邪内搏。所以,病证表现在外的有皮肤肿胀而发凉,表现在内的有脘腹胀满而起包。《灵枢?水胀》曾说:“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unicode’\uD869\uDD23’unicode’\uD869\uDD23’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所以治疗“气分”病证当以调和营卫,温阳散寒,通利气机为主。张仲景指出:“气分……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桂枝汤去芍药即成温补之剂,能通心阳,散阴寒而和营卫,麻黄辛温宣发,散外寒,利肺气;细辛、川椒温中散寒,利气消阴;附子温补心肾阳气,以使内外阳气通利,营卫倶行。即所谓“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