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便泄、心悸气短、心悸

【医家】陆观虎
【出处】陆观虎医案
【关键词】头晕、便泄、心悸气短、心悸、肾虚、气短、五更泄泻、舌质红、脉细濡、心火、泄泻、肝风、瘀、虚、悸、
【内容】
王×× 女 42岁
辨证:泄泻。
病因:肾虚心脾失和。
症候:五更泄泻,微坠,头晕,心悸气短。脉细濡。舌质红,苔浮腻。
治法:两和心脾。
处方:朱茯神9克 炒枣仁9克 生决明14克(杵)远志肉6克(去心尖) 炒萸连6克 朱通草3克 杭甘菊 9克杭白芍9克 扁豆衣9克 荷梗9克黑豆衣9克
方解:用炒萸连合杭白芍即是戊己丸能止便泄。扁豆衣、黑豆衣补肾镇心。朱茯神、远志肉、炒枣仁以治心悸气短。杭甘菊、生决明止头晕。荷梗、通草通气止泄。加朱砂拌亦是止悸之法。
二诊:
症候:头晕发胀,心悸均减,气短便泄已止,心肾两虚,脾肠见和,恙经年余。
处方:朱茯神9克 炒枣仁9克 左牡蛎9克(煅)远志肉6克(去心炙) 炒赤芍6克 扁豆衣9克 白蒺藜9克(去刺炒) 生决明12克(杵) 黑豆衣9克 杭甘菊9克益母草9克二剂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盐水送下,每天一服。
方解:药后头晕发胀,心悸均减,气短便泄坠止,仍本前法中去炒萸连、朱通草、杭白芍、荷梗、加入白蒺藜疏肝风,左牡蛎之介类潜阳,赤芍清肝散瘀均是一派止头晕之药,益母草调经。黑豆衣补肾镇心。配制丸药,调理心肾及和脾肠,病渐复原矣。
【按语】肾主二便、肾为封藏之本,真阳寓之。少火生气,肾阳生助脾阳而保运化守常,又辅心火以助水谷之腐熟。上两案均本在肾虚而殃及心脾,按常理应从肾治,首补肾阳兼扶心脾。而先生却巧取之,均取先扶心脾振后天以补先天。取意后天易复宜速取之,先天难回须缓图之意,,选此两案以示其意。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