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质红、咳喘、痰、苔微黄、

【医家】陆观虎
【出处】陆观虎医案
【关键词】舌质红、咳喘、痰、苔微黄、脉细数、口臭、下气、湿、苔薄黄、热利、浮肿、脉细、气短、喘、肺肾虚弱、纳少腹胀、心悸气短、脉细濡、腹胀痛、脉细弦、苔黄腻、胸闷、腹胀、肝火、汗多、咳嗽、强志、消积、失眠、苔黄、舌红、湿热、燥、痛、
【内容】
马×× 女 52岁# 辨证:咳喘。
病因:肺肾虚弱,气水不化。
证候:咳喘,脸肢作肿,溲色深。脉细濡。舌质红,苔黄腻。
治法:理气化水,补肾利尿。
处方:冬瓜皮6克 橘红6克 猪赤苓各6克 茯苓皮6克 竹沥半夏6克 黛蛤散6克 川通草3克 枇杷叶9克 银杏肉七个苏子6克 海浮石9克
方解:冬瓜子皮、茯茯皮、猪赤苓、通草宣肺行水,清热利小便,引热下行以消脸肢浮肿。橘红、竹沥半夏、黛蛤散、枇杷叶、银杏、苏子、海浮石化痰理气,清热宣肺以定喘止咳。
二诊:
症候:咳喘已减,仍气短,脸肢肿,溲色深而少。脉细数。舌红,苔黄。
处方:按初诊之方去竹沥半夏 枇杷叶 加黑豆衣6克熟女贞子6克
方解:服前药后,咳嗽已减,故去燥湿化痰之半夏,宣肺止嗽之枇杷叶。换加黑豆衣、熟女贞子以补肝肾利水下气。
三诊:
症候:咳喘轻而痰化,夜眠不安,脸肢左肿见消,溲仍色深而不利,气短略减, 口臭。脉细数。舌质红,苔薄黄。
处方:按二诊之方去获苓皮 银杏 加茯灵茯神各6克白茅根12克
方解:服二诊方后,因夜眠不安去茯苓皮、银杏,加茯苓、茯神,宁心渗湿,定志安神,因口臭加白茅根,除伏热利小便。
四诊:
症候:咳喘已止,纳少腹胀痛,溲仍不利,脸肢肿,时消时起,夜眠见安, 口臭已退。脉细数,舌质红,苔微黄。
处方:按三诊之方去白茅根 冬瓜子皮 茯苓 茯神加焦稻芽15克 广木香3克 大腹皮9克
方解:焦稻芽调肠胃利小便,去湿热。广木香泄肺气,疏肝气,和脾气。大腹皮泄肺和脾,下气行水消胀。
五诊:
症候:左肢时肿,脸肿、腹胀痛见消,纳增,溲多。脉细弦。舌质红,苔薄黄。
处方:按四诊方去猪赤苓 川通草 加江枳壳6克 陈香橼6克
方解:陈香橼下气消食,快膈化痰,江枳壳宽肠胃,化痰止喘消痞胀。
六诊:
症候:左肢肿己消,腹胀疼己止,惟仍夜眠不安。脉细。舌质红,苔微黄。
处方:按五诊之方,去广木香 陈香橼 江枳壳 大腹皮 加云茯神9克 白芍6克 远志6克 菖浦3克
方解:云茯神宁心益智安神。白芍泻肝火安脾胃、和血脉。远志、强志益智利窍。菖蒲宁心利窍,除痰消积而治失眠。
七诊:
症候:夜眠见安,诸恙均愈。脉细。舌质红,苔微黄。 处方:按六诊方去苏子 海浮石 加焦苡米12克 灸甘草3克
方解:苡米益胃健脾渗湿。灸甘草补中益气解毒。 【按语】本案与30案同样复杂,皆有咳喘交加,面肢浮肿。其中不同者为30案重在心悸气短,胸闷汗多;而本案重在溲深不利,故诊其病一在心肺,一在肺肾。辨证不同,治法亦异,细微之处实勘体味。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