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目眩、口苦、胸闷、心悸

【医家】何任
【出处】何任医案选
【关键词】郁、目眩、口苦、胸闷、心悸、头昏、痰、心悸怔忡、大便干燥、肝郁、咽干、心烦不眠、润肠、发热、燥、口苦咽干、痰热内扰、津伤肠燥、痰热上扰、胸胁苦满、传导失司、不得眠、吐涎沫、烦躁、胆火、胆病、惊悸、脾弱、伤寒、微热、心烦、虚烦、悸、聚、虚、湿、
【内容】
陈××女29岁
初诊:1975年4月20日
今春一月间感呕泛,心悸怔忡,烦躁,呕恶动则明显,睡眠欠安,大便干燥,入暮嗌干,头昏,昨发热,医院诊断为心肌炎,住院己三月。
枳实6克 柴胡6克 炒白芍9克 陈皮4.5克 姜竹茹12克 姜半夏9克 瓜萎仁9克 郁金6克 茯神12克焦山栀 6克 大枣三枚 五剂
复诊:5月6日
药后呕泛便燥等见瘳,心悸渐平,热退,嗌亦不干,尚有胸闷,睡眠欠安,晨起口苦,平时目眩而糊。以原方加减。
枳实6克 白芍9克 陈皮4.5克 姜竹茹12克 姜半夏9克 焦枣仁9克 郁金6克 合欢皮6克 生甘草6克茯神12克 黄连1.5克 大枣9克 七剂
三诊:5月20日
口苦、咽干、 目眩见除,胸闷泛恶亦减,惟睡眠欠安,头昏。
合欢皮6克 北沙参9克 茯神12克 夜交藤9克 枳实6克 白芍9克 桔红4.5克 姜竹茹12克 姜半夏9克郁金9克 黄连1.5克 瓜蒌皮、仁各7.5克 焦枣仁12克七剂
四诊:6月4日
近日感心悸怔忡,晨兴时尤明显,其他诸证亦随之波动出现。原方意增损。
炙甘草9克 北沙参9克 辰麦冬9克 辰茯神12克枳实9克 白芍12克 姜竹茹12克 百合12克 干地黄12克姜半夏9克 淮小麦30克 大枣9克 七剂
五诊:6月20日
药后诸证均瘳,原方再续。
6月4日方去淮小麦、大枣、加丹参9克 七剂
按:本例先后诊治五次,将前后证状作一归纳有:呕泛、心悸、发热、胸闷、 口苦、咽干、 目眩头昏、大便干燥、心烦不眠等证。《伤寒论》有:“少阳之为病, 口苦咽干目眩”及“……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或心下悸,身有微热”之文;《千金方》温胆汤条云:“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惊悸不安, 口苦呕吐涎沫。”综合以上各证,其为少阳胆病无疑。 良由肝失条达,郁而化火,火性炎上,上冲则为呕泛。《内经》谓“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是也。肝胆同宫,肝郁则清净之府,岂能无动,挟胆火以上升,故口苦、咽干、 目眩、头昏、尤为必有之象;肝郁则脾弱,湿聚而成痰,痰热内扰,胸中清阳不展,影响心神,故胸闷、心悸、心烦不眠之所由生;津伤肠燥,传导失司,故大便干燥而艰;何医师用四逆散合温胆汤加减,疏肝郁、清胆府,化痰开结的治法,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实消痞导滞,升清降浊; 白芍、甘草和血柔肝;陈皮、半夏和胃理气,降逆止呕;瓜蒌仁化痰开结,而润肠道;竹茹清胃降逆,郁金清心宁神,利气解郁;栀子泄热除烦;服药后呕泛止,大便润,心悸亦平。惟胸闷而寐不安, 口苦目眩,内火尚炽,故将原方加黄连泄火,清心除烦;枣仁、茯神、合欢皮养心安神;第四诊,心悸怔忡等证状仍有波动,改用沙参、麦冬益气滋阴;百合、地黄养阴清心;甘、麦、大枣润肠燥以养心,竹茹清胃降逆,半夏和胃化痰止呕;枳实开痞, 白芍柔肝,茯神宁心安神;服药七剂,诸恙均瘳。最后去小麦、大枣加丹参以活血养心。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