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带下、口干食少、风火、

【医家】王孟英
【出处】回春录新诠
【关键词】痛、带下、口干食少、风火、脚气、目眩、夜不能寐、筋脉失养、不能眠、湿热、齿龈、失眠、痛痹、心烦、腰酸、液亏、气逆、燥、虚、
【内容】
顾云萝令正,久患脚气,屡治屡发,驯致周身筋掣,上及于巅,龈痛齿麻,腰酸目眩, 口干食少,夜不能眠。孟英察其脉,芤而弦数,真阴大亏。腿虽痛,从无赤肿之形,脚气药岂徒无益而已?予:“二地” “二冬” 二至 (丸)* 知(母)(黄)柏桑(枝) 菊(花) 栀(子) 楝(实)(青)蒿(白)薇 龟版 鳖甲 藕(肉)等药,服之各恙渐减。
盖因平昔带下太甚,阴液泄漏,而筋脉失其濡养。治病应澄源以洁流。秋间,以:海螵蛸粉鱼膘(胶) 黄柏阿胶,为丸。服之,痊愈。
按:肝肾主藏精血, 内寄风火。带下太过,精血必亏。夫筋脉失养而内风袭络,则筋掣而痛痹。风动阳升,故目眩而齿麻,夜不能寐。此所谓“下虚上实,过在阳明”。况厥阴与阳明为对峙之宫,厥阴气逆,必犯阳明。胃津内乏而火邪燔灼,则口干食少而牙龈疼痛。以齿龈属胃也。
此病皆因平素带下,脂液漏泄太甚,肝木失养而风火内旋。故处方侧重填补止漏,潜阳清热熄风。用生地、熟地、天冬、麦冬、女贞、早莲、藕肉等,益肾滋肝,填精补血以治本;龟版、鳖甲、桑叶、菊花潜阳熄风;知母、黄柏、栀子、楝实、青蒿、白薇清热坚阴定痛。
秋间,肃杀主令。夫以液亏之体,难耐季候之燥邪。为“未雨而绸缪”,用阿胶以“济水”。因阿胶乃血肉有情之品,取济水之沉寒熬炼而成。“竹破竹补”,此处用之以补血。疗阴亏火旺之心烦、失眠;配合黄柏、鱼膘除下焦之湿热;海螵蛸则益肾固泄以止带。此乃治本之法,故以丸药缓图之为宜。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