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寒湿、湿热、舌质红、白

【医家】陆观虎
【出处】陆观虎医案
【关键词】痛、寒湿、湿热、舌质红、白浊、赤浊、苔白、湿、虚、瘀、膀胱湿热、苔微黄、脉细涩、脉滑数、脉沉细、脉沉迟、少腹胀、刺痛、发热、房劳、腹疼、尿浊、热利、舌红、头晕、纳少、淋、郁、
【内容】
陈某某,男,22岁。
辨证:赤浊。
病因:房劳过度,心肾两虚,湿热乘虚而入。
症候:小便浊且带血,涩痛。脉滑数。舌质红,苔微黄。
治法:补心肾,清热,止血。
处方:琥珀末3克 远志5克 川续断9克 生甘草梢6克黑豆衣12克 黄芩6克 藕节7克 杜仲9克 侧柏炭9克白芍9克 茯苓9克
方解:续断、杜仲、杭芍、远志、琥珀补心肾填精,消瘀止痛;藕节、侧柏炭活血凉血并止血;茯苓、甘草稍、黑豆衣、黄芩清湿热以治浊血。
王某某,男,33岁。
辨证:赤浊。
病因:湿热伤血。
症候:头晕,少腹疼痛,尿浊有血,刺痛发热。脉细涩。舌质红,苔有浮刺。
治法:清湿热,止浊血。
处方:云茯苓9克 赤芍6克 蒲公英9克 藕节7克 丝瓜络6克 牛膝9克 萆薢9克 甘草梢3克 茅根30克 侧柏炭9克
方解:云茯苓、杭甘菊、萆薢、甘草梢清膀胱湿热;蒲公英、侧柏炭、藕节、白茅根清热利尿以止痛、化瘀,止淋;赤芍、牛膝凉血以止血。瓜络通经络行血脉。共服七剂而愈。
刘某某,男,20岁。
辨证:白浊
病因:下焦寒湿郁结。
症候:胁腹作鸣,纳少,小便浊白作痛,恙经两年半。脉沉迟。舌红,苔白。
治法:温化寒湿。
处方:焦苡米9克 川楝子6克 肉桂6克 茯苓9克厚朴6克 姜炭6克 焦稻芽9克 猪赤苓各6克 海金沙9克苍术3克 小茴香6克 半夏9克 陈皮6克
方解:苡米健脾渗湿,猪赤苓、海金沙行洁净府而治白浊;苍术、肉桂、姜炭、小茴香温肾、暖下焦而祛寒湿;川楝子、焦稻芽、制半夏、陈皮、厚朴舒肝健脾,行气调中和胃。
二诊:症候,纳增,胁腹鸣已减,但少腹胀而不适,小便白浊,仍排尿作痛。脉沉细。舌质红,苔白微黄。
处方:下焦寒湿见化,仍守前方,减去川楝子,加山楂炭9克,以健脾行气去湿,为加强药力,将焦稻芽改15克,小1香改成9克,苍术改成9克,焦苡苡米改成12克,厚朴改成6克。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