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肿疼痛、乳痈、胃热、肝郁

【医家】施汉章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红肿疼痛、乳痈、胃热、肝郁、不思饮食、发热恶寒、脉沉细数、气滞血瘀、舌苔薄黄、舌苔微黄、食欲不振、肿痛、壅滞、发热、产后、肿块、脉数、痹、痛、积、瘀、郁、
【内容】
陈某,女,27岁。
初诊:1982年12月13日。
主诉及病史:产后19天,左乳红肿疼痛,伴有发热恶寒,不思饮食。经用青霉素等药后,症状不减。
诊查:左乳房红肿疼痛,伴有发热、食欲不振,乳汁分泌不畅。检查:左乳外侧红肿,按压无波动感。体温39.2℃,白血球计数17×10ˉ9/L。脉数,舌苔微黄。
辨证:肝郁胃热,乳络阻塞。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活血通乳。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蒲公英15g赤芍10g橘叶10g乳没各10g漏芦10g路路通10g蜂房10g4剂,外敷金黄膏,日换1次。
二诊:12月17日。药后热退,红肿疼痛减半,乳汁通畅。脉沉细数,舌苔薄黄。查血常
规:白血球计数7.6×10ˉ9/L。继以原方出入。
处方:柴胡6g蒲公英10g当归10g乳没各10g青皮10g漏芦10g蜂房10g又服药4剂,红肿疼痛消失。
按语:乳痈是初产妇常见病。乳头属肝,乳房属胃,其致病与肝胃二经有关。主要由于外来邪毒、肝郁胃热、乳汁郁结三者互为影响,导致乳络分泌不畅、乳汁蓄积、乳管痹阻、气滞血瘀而成。肝气不疏,疏泄不利,药以柴胡、橘叶疏肝理气,以行厥阴之滞与胃热壅滞。以黄芩、蒲公英清热解毒而清阳明之热;乳没、赤芍活血化瘀、止痛消肿;漏芦既能清热解毒又能通乳;路路通为通乳良药,蜂房为治疗乳痈之佳品。二诊热退肿痛减,故去黄芩、赤芍寒凉之品,以免血凝而致肿块难消。临床体会,乳痈初起,治疗及时,用药适当,一般能消散。重者有“传囊”之变,处理不当有成漏管之可能。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