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寒、腹痛肠鸣、泄泻、命门

【医家】沈自尹
【出处】上海名老中医医案精选
【关键词】畏寒、腹痛肠鸣、泄泻、命门火衰、脾阳虚、舌青、苔薄、阳虚、脾阳不足、肾阳亏虚、肾阳不足、肠鸣、舌脉、外寒、脉细、虚寒、痛、
【内容】
姜某,女,68岁。初诊2008年6月26日。
主诉:大便不成形数年。
患者大便不成形已有2~3年,伴次数增多,每日6~7次,曾行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便前腹痛肠鸣,平时畏寒,舌青苔薄。


现症:纳食一般,二便尚可,舌青,苔薄,脉细。


中医诊断:泄泻。
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
辨证:脾阳虚寒。

治法及方药:补火生土。理中汤加减。
白术10g 炮姜10g 太子参20g 丹参30g 山药15g 益智仁10g 青皮10g 陈皮10g 7剂

二诊(2008年7月3日)便前畏寒减轻,肠鸣依旧。
上方加干姜6g、肉豆蔻10g、诃子10g、枳实10g。7剂。
三诊(2008年7月10日)仍畏寒,大便如旧。
上方加附子10g(先煎)。14剂。
四诊(2008年7月24日)畏寒减轻,但大便如旧。


附片10g 党参10g 白术10g 山药15g 干姜10g 黄连5g 半夏10g 青皮10g 陈皮10g 甘草10g 白芍20g 茯苓10g 7剂
四诊(2008年7月31日)畏寒减,大便由水状转糊状,便前仍腹痛肠鸣。
上方加防风10g、补骨脂10g、吴茱萸10g。14剂。

五诊(2008年8月7日)大便减为日行3次,糊状。
上方继续服用。14剂。
【按语】患者坚持服用中药至今,大便次数已经减为每日2次,时能成形。本例患者长期大便不成形,且次数增多,又综合患者的主诉,本例病案辨证为脾阳虚寒所致的泄泻。病位在肠,与肾、脾关系密切。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致脾运失司,体内有寒,故见腹痛肠鸣泄泻;命门火衰,不能助脾腐熟水谷,故大便不能成形。肾阳亏虚,致脾阳不足,阳虚则外寒,故平时畏寒,舌脉均为阳虚之征。沈氏治疗以“补火生土”为原则,所谓“补火生土”,即运用补肾阳的药物,以温补脾气,方用理中汤加减温补肾阳,温中健脾。由于患者患病日久,虚寒症状显著,二诊、三诊适量增加一些温补助阳的药物,症状渐渐好转。四诊仍有腹痛肠鸣,酌加药物以达温腹、止痛之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