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肿疼痛、乳腺炎、肿痛、肿

【医家】陆德铭
【出处】上海名老中医医案精选
【关键词】红肿疼痛、乳腺炎、肿痛、肿块、积聚、粉刺性乳痈、气血瘀滞、肝经郁热、肝郁气滞、乳结、肿胀、舌红、苔薄、脉细、淋、聚、痛、郁、
【内容】
徐某,女,35岁。初诊2008年8月14日。
主诉:右乳反复肿痛半年余。


今年2月右乳红肿疼痛,曾作切排引流术,3周后手术创口愈合,但右乳肿痛结块未消除。
专科检查:右乳内外上象限之间有一条索样肿块,质中,局部肿胀皮色微红,按之疼痛,与皮肤无粘连。腋下淋巴结无肿大。
现症:右乳红肿疼痛,面部皮脂较多,舌红,苔薄,脉细。

中医诊断:粉刺性乳痈。

西医诊断:右乳浆细胞性乳腺炎。
辨证:肝经郁热。
治法及方药:疏肝清热。

柴胡9g 郁金9g 当归12g 蒲公英15g 生薏苡仁15g 白花舌蛇草30g 忍冬藤30g 生山楂15g 王不留行子12g 乌梅9g 生甘草6g 7剂


金黄膏外敷,收入病房手术治疗。

入院后手术治疗,经过换药治疗近2月,伤口愈合后出院,目前仍在随访中。
【按语】浆细胞性乳腺炎,是由于乳头凹陷或乳腺导管开口堵塞,乳腺导管上皮细胞脱落及大量类脂分泌物积聚于导管内而导致扩张,积聚物分解产生化学性物质刺激导管壁而引起管壁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病变累及部分乳腺而形成肿块。此证多由于情志不遂,肝郁气滞,营气不从,经络阻滞,气血瘀滞,聚结成块。本患者以疏肝清热,活血消肿为主要治法,结合金黄膏外敷,使肿势局限,早日托毒外出,临床可用白花舌蛇草、生山楂等药物,以清热解毒,并起到减轻免疫反应和减少脂质分泌的作用,同时对周围组织刺激可减轻,并可阻断脂肪坏死。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