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舌苔薄白、失眠症、阴

【医家】余安胜
【出处】橘井流芳——上海曙光医院经典医案赏析
【关键词】失眠、舌苔薄白、失眠症、阴阳失调、心胆气虚、头昏乏力、手少阴经、气血两虚、神不安、心血虚、下肢冷、经量少、脉细滑、脉弦细、不眠、短气、多梦、梦多、自汗、不寐、月经、自愈、胸闷、压痛、神清、瘀、虚、
【内容】
陈某,女,38岁,教师。2008年11月1日因“多梦易惊醒,睡眠浅1月余”就诊。
患者最近1月因为工作等压力出现夜间不易入睡,睡眠浅,梦多容易惊醒,醒后无法入睡。晨起头昏乏力,胸闷短气,下肢怕冷。月经提前,经量少,色深,无瘀块,饮食可,时有胃脘胀气,大小便可。
体检:神清,面色疲倦,胃脘部无压痛,腹部柔软,舌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中医:不寐(心胆气血两虚);西医:失眠症。

【治则与处方】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处方:
党参15g,白术15g,朱茯苓15g,当归15g,赤芍15g,白芍15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砂仁6g,夜交藤15g,川芎9g,丹参30g,灵磁石15g,薤白15g,桂枝6g,杜仲15g,鸡血藤15g,阿胶(烊化)10g,大枣15g。7 剂。
针刺治疗:调理跷脉,安神利眠。以相应八脉交会穴、手少阴经及督脉穴为主。


神门、印堂、四神聪,用平补平泻法;照海、心俞、膈俞、胆俞、安眠、内关、丘墟、足三里用补法,申脉用泻法。
艾灸治疗:灸百会、神阙三壮,补法。
耳针治疗:选皮质下、心、肝、胆、神门,磁珠贴压1周。


〈二诊〉患者失眠明显缓解,当日治疗後效果显著,容易入睡,无惊醒。现下肢冷感明显,伴有自汗。舌苔薄白,脉细滑。处方:
党参15g,白术15g,朱茯苓15g,肉桂6g,赤芍15g,白芍15g,黄芪30g,熟地黄15g,砂仁6g,夜交藤15g,川芎9g,丹参30g,灵磁石15g,薤白15g,桂枝6g,杜仲15g,鸡血藤15g,阿胶(烊化)10g,朱远志9g,大枣15g。7 剂。
针刺治疗:选穴及手法同上,加复溜,用补法。
艾灸治疗:灸肾俞、命门三壮,补法。
耳针治疗:选皮质下、心、肝、胆、神门、肾、肾上腺,磁珠贴压1周。
【治疗效果】患者失眠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按语】失眠主要病机是心胆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导致心神失养和心神不安。该案例属于失眠虚证,心胆气虚,用党参和白术补气,心血虚,用四物汤养血和血,朱茯苓、夜交藤安神宁心,灵磁石镇惊安神。诸药配合,共收安神定志镇惊之效。
心藏神,神门为心经原穴;脑为元神之府,印堂可调理脑神,四神聪、安眠穴镇静安神。照海、申脉为八脉交会穴,补阴泻阳,不眠自愈。
(余安胜医案,周玲整理)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