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血、湿热、日晡发热、热迫

【医家】孔伯华
【出处】近代国医名家经典案例:血证
【关键词】痰血、湿热、日晡发热、热迫血、痰涎、润肺、面红、脉弦、口唇、酒黄、燥、吐、痰、湿、
【内容】
高,男,七月二十六日。七情所伤,肺络被损,湿热乘势上犯,阴分又属不足,是以日晡发热,咳而吐红,痰涎亦盛,口唇均干,饮纳皆少,脉弦而细数,亟宜清热化燥,润肺除痰以止血。

鲜石斛两(先煎) 鲜茅根两 地骨皮三钱  血余炭三钱 法半夏三钱 

酒黄芩二钱  川贝母三钱 杏仁泥三钱 焦栀子三钱  鲜藕节七枚 
侧柏炭三钱  黛蛤粉六钱(布包煎)  青竹茹四钱  生牡蛎四钱(布包,先煎) 
知母三钱  旋覆花钱五分(布包煎) 代赭石钱五分  犀黄丸五分(分二次化服) 


二剂
[二诊] 七月二十九日,证象渐转,第因湿热未清,复经邪袭,表里不畅,遂致湿热迫血,咳而痰血仍盛,脉左关较盛。当清疏凉化从标治之。
鲜茅根一两  鲜苇根一两  冬桑叶三钱 地骨皮三钱 炒粉丹皮一钱 
生侧柏叶三钱  忍冬花四钱 全瓜蒌四钱 薄荷叶钱(后煎) 益元散三钱(布包) 

肥知母三钱  鲜藕两  犀角二分(研极细粉,分二次冲服) 


犀黄丸五分(分二次化服)
[三诊] 八月初二日,证象转后,痰血均少,而面红仍未正,肺络损处,盖犹未合,气分亦尚未尽畅,经络仍属空乏,阴液虽伤,尚可随证恢复。再从前方稍事增减。
生牡蛎六钱(布包,先煎) 苏子霜一钱  杏仁泥三钱  旋覆花钱五分(布包)


代赭石钱五分 生川牛膝二钱  黛蛤粉一两(布包) 生侧柏叶三钱 


血余炭二钱 台乌药钱五分  桑寄生五钱  鲜茅根一两 
栀子炭三钱  忍冬藤八钱  地骨皮三钱  瓜蒌皮三钱 

生谷芽四钱  知母三钱 六曲三钱  生橘核三钱 
鲜藕两  磁朱丸十粒(第一次随汤药化服二粒,间日加二粒至十粒止) 


犀黄丸六分(分二次化服) ,五剂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