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痰核、湿、聚、舌苔白滑

【医家】庞赞襄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痰、痰核、湿、聚、舌苔白滑、脉沉缓、肿块、脉沉、结核、
【内容】
张某,女,56岁。
初诊:1991年4月25日。
主诉及病史:右臀部生一肿物,已三四个月,逐渐长大,不痒不疼,但不能平坐。
诊查:脉象沉缓,舌苔白滑。察其臀部,肿块大如拳,推之能动,按之能移,皮色如常。
辨证:脾脏运行之力不足,水湿之气因感外邪而留滞,从阳气而化为痰,凝聚而成痰核,日渐长大,居于皮里膜外。
治法:行气化痰。
处方:蒲公英30g夏枯草17g广陈皮13g白芥子13g木香12g砂仁7g牡蛎15g海藻20g昆布20g香附15g 5剂水煎服,日服1剂。
二诊:5月2日。脉沉缓。痰核减小,较前软化,自觉轻快。仍以原方药7剂。
三诊:5月11日。脉沉而有力。痰核已缩小如枣大。仍予原方加入薏米20g、海浮石13g。复予7剂,服之而愈。
按语:痰气结核一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发无定处,但以妇人乳房处为多。若推之能动,皮色不变,大小皆可治疗;若推之不能动,皮色变暗,系内连肌肉,根蒂已深,毒气已凝聚,则难治矣。方内所用白芥子,可化皮里膜外之痰,功能良好;海浮石、牡蛎,取其软坚化痰;蒲公英、夏枯草,散结而祛湿毒;木香、广陈皮、香附、砂仁,取其行气散滞;诸药为伍,共收行气化痰、散结软坚之功。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