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虚、虚火、心火、下气、

【医家】刘子维
【出处】圣余医案诠解
【关键词】吐、虚、虚火、心火、下气、吐泻、气滞、积、
【内容】
何某之子,吐泻,食入即吐,吃药亦吐,食入不能容,还要吐出,十分危难,将死了。
老连一钱黄芩三钱,酒炒干姜五钱白术二两,土炒厚朴八分,姜汁炒法夏一钱,姜汁炒木香八分神曲二钱姜黄二钱黄土一块藿香二钱
三付,一服即安。
李俊注:此土虚火逆也。土虚则中无主持,故上吐下泻;火逆则有升无降,故食入即吐。《金匮》大黄甘草汤治食已即吐,乃通地道,以承天气,与此不同,盖一则大便虚,一则大便实也。
夫胸中之阳,离照当空,下行交土者也。水谷之气,变化精微,由土以转输于四藏者也。火逆则土中无火而土寒,水谷不入,则土无所禀,而四藏皆虚甚矣,其危也。
人身脾胃居中,主持气化,为后天生化之源,一旦失其转输、出纳之常,而上吐下泻,岂特虚且寒哉?必有所不通矣。
寒者,温之;虚者,补之。干姜、白术暖土之寒,补土之虚,建中立极,唯兹是赖。然而心火上逆,不用芩、连折之,何以下行交土乎?血凝气滞,气化辍息,不用朴、夏之辛开苦降,二香之快气和中,神曲之消食化积,姜黄之破血下气,何以反逆为顺,反塞为通乎?黄土秉坤顺之德,擅静谧之功,中央戊已经此大乱,动宕不安久矣,故用黄土以安之,亦以土和土,以静和动之意也。一服即安,抑何神邪?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