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结核、湿、瘀、低热、

【医家】张羹梅
【出处】张羹梅医案
【关键词】腹水、结核、湿、瘀、低热、腹胀如鼓、苔薄腻、气滞、盗汗、腹胀、拒按、纳呆、溲数、消瘦、压痛、阴虚、脉弦、癌、虚、
【内容】
胡某,女,27岁,门诊号65/66653。
初诊1965年9月1日。
主诉:腹部逐渐增大半年,伴低热。
病史:长期低热,盗汗,消瘦。于去年腊月开始,腹部发胀,并逐渐增大。在××中心医院检查,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经抗痨药治疗三月,腹水不退,转来我院治疗。腹部触诊,有明显移动性浊音,腹部如面团样柔韧感,全腹有轻度压痛;但腹水结核菌培养阴性,未找到癌细胞。

诊断:结核性腹膜炎。
医案:腹胀如鼓,溲数而短,便频而溏,纳呆,腹拒按。脉弦,苔薄腻。瘀阻气滞,气化失司,脾运失健,水湿不能化运,蕴结成臌。拟理气、化瘀、利湿为治。
全当归9克 单桃仁9克 原红花6克
赤白芍(各)9克制香附9克 川楝子9克
延胡索9克 大腹皮12克 茯苓皮12克

生米仁12克 冬瓜皮12克 姜半夏9克

广陈皮4.5克五剂
疗效:上方加减,连服二十五剂后,腹水退清,腹胀消失,食欲增加。邪虽去,正尚虚,以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砂仁等药扶正,以善其后。本案治疗的全过程中,均服抗痨药物。未服中药前,腹水不退。服用中药后,腹水退清。可以看出中药的效果。
【按语】本案以膈下逐瘀汤合五皮饮加减治疗。因痨病多阴虚,柴胡有劫阴的作用故不用。五皮饮中除大腹皮、茯苓皮、陈皮外,尚有桑白皮、生姜皮。本案改用生米仁和冬瓜皮,以加强健脾利湿的作用。应用古方,必须灵活,根据具体情况,加减化裁,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