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少阳法治小儿癫痫屡获效验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症,俗称“羊痫风”,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扑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笔者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在继承和发扬中医理论,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癫痫疾病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并制订出一系列方药运用于临床,屡获效验。
       小儿易发癫痫
       《丹溪心法·痫》云:“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孔窍。”癫痫为病,病理因素总以痰为主,每由风、火触动,痰瘀内阻,蒙蔽清窍而发病,故发作时可见神昏、口中异声、口吐痰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神气怯弱,更易发此病,正如《景岳全书·癫狂痴呆》云:“盖小儿神气尚若,惊则肝胆夺气而神不守舍,舍空则正气不能主,而痰邪足以乱之。”
       《寿世保元·痫证》:“盖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恐气归肾,惊气归心,并于心肾,则肝脾独虚,肝虚则生风,脾虚则生痰,蓄极而通,其发也暴,故令风痰上涌而痫作矣。”可见癫痫与五脏均有关联,但主要责之于心肝,顽痰闭阻心窍,肝经风火内动是其主要病理特点,久则耗伤精气,可致心肾亏虚、气血不足,亦可见心脾两虚。
       调少阳除病证
       癫痫病机的转化则决定于正气的盛衰及痰邪之深浅。笔者曾收治一位患儿,病程较短,发作时见神昏、抽搐吐涎,且持续时间不长,1~2分钟即可自行缓解,观其舌脉,舌红苔白,脉弦滑,辨其正气尚盛,但其发作较为频繁,当急则开窍醒神以治其标,方选涤痰汤。方中胆南星、陈皮半夏茯苓、青礞石理气豁痰;川芎、枳壳行气降逆活血;天麻、铁落花、磁石僵蚕熄风定惊;羌活通督脉经气;石菖蒲龙骨牡蛎清心开窍;诸药合用,以达涤痰开窍之功。
       然初用涤痰汤,患者未见明显好转。笔者认为,人作为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在其时间和空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要维持一个相对动态的平衡。机体好似一个庞大的平衡系统,其中包括阴阳的平衡、卫气营血运行敷布的平衡、气机升降出入的平衡等。而少阳位置和功能都有其特殊之处,处于半表半里之间、正邪进退之所,又有三焦气化、水液输布之司,对于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体的各种疾病都有可能责之于少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者当审证求因,重视和解少阳,而笔者治疗的患儿脾气急躁、头晕、腹胀、多梦、呓语,舌红苔白腻、脉弦数,此为邪犯少阳、胆胃有热、痰热互结。
       在《徐氏医家六种·伤寒类方·柴胡汤类四》中云:“此方能下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必效。”方选《伤寒论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为治。方中柴胡桂枝龙骨牡蛎党参半夏黄芩暗合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方,取其和解少阳、镇惊安神之效;干姜温中散寒,并与黄芩相配,寒热平调、和解少阳;地龙僵蚕豁痰、开窍、止痉以治其标;佐以党参甘草浮小麦大枣,取其养心调肝、除烦安神、和中缓急之效。诸药相合,共奏疏利肝胆、调和阴阳、镇惊安神之效。
       后患儿舌苔渐薄,脾气好转,少阳枢机得利,笔者再用涤痰汤以镇惊熄风、涤痰止痉,然《幼幼集成·痫疾证治》云:“从前攻伐太过,致中气虚衰,脾不运化,津液为痰,偶然有触,则昏晕猝倒,良久方苏。”故本方在用大剂重镇安神之品的同时,加用参苓术草以健脾益气,防攻伐太过。至此,患儿症状明显好转,未见发作。
       由此可见,少阳在人体生理、病理方面的重要性,提示我们临床辨证时,兼以和解少阳,运用具有疏通和解作用的药物调整某些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失调关系以消除疾病,往往可以达到解除病邪和调整人体机能的目的。(余思邈  刘  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