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志济 浙江杭州广益中医门诊部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白蛋白自尿中丢失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明显水肿为特征。一般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肾病,小儿时期绝大多数为原发性肾病。本病多发生于3~8岁儿童,男多于女。学龄前儿童以微小病变型多见,学龄儿童则以非微小病变多见。
       本病属中医的“水肿”(阴水)范畴。本病病程较长,病情顽固,易复发。
       辨证论治       1.脾肺气虚证
       [证候] 全身浮肿,面目为著,小便减少,面白身重,气短乏力,纳呆便溏,自汗出,易感冒,或有上气喘息,咳嗽,舌淡胖,脉细弱。
       [治法]补脾益肺。
       [方药] 胃苓汤合玉屏风散。主要药物:
茯苓、
猪苓、
泽泻、
桂枝、
白术、
苍术、
厚朴、
陈皮、
黄芪、
防风。伴腹胀尿少者加
大腹皮、
薏苡仁以增强利水消肿的功效;胸闷纳呆者加
砂仁、枳壳、
木香以健脾行气和胃。
       2.脾肾阳虚证
       [证候] 全身浮肿,按之深陷难起,以腰腹下肢为甚,畏寒肢冷,面白无华,神倦肢软,少尿或无尿,舌淡而润,苔白滑,脉沉细。
       [治法] 健脾温肾,化气利水。
       [方药] 真武汤。主要药物:
附子、
茯苓、
白术、
白芍、
生姜。如水肿明显者加五苓散、五皮饮以增强利水的作用;偏于阳虚者加
补骨脂、鹿角片补肾壮阳,偏于脾阳虚者加
党参、
干姜温运脾阳;大便溏薄加炒扁豆、
苍术健脾燥湿。
       3.肝肾阴虚证
       [证候] 浮肿或轻或重,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心烦躁扰,口干咽燥,腰酸腿软,潮热盗汗,手足心发热,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
       [方药] 知柏地黄汤。主要药物:
知母、
黄柏、
熟地黄、
山茱萸、
山药、
泽泻、
茯苓、
牡丹皮。适用于久服激素,克伐肾阴,而致相火妄动证。若口干咽痛加
天花粉清热生津;胃纳欠佳,兼有气滞者加
砂仁、蔻仁、
陈皮化湿行气和胃;头晕、头胀痛者加
钩藤、
菊花、
代赭石平肝潜阳。
       4.湿热内蕴证
       [证候] 面目及全身浮肿,尿少,脘闷腹胀,口干口苦,大便溏而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甘露消毒丹。主要药物:白
豆蔻、
藿香、
连翘、
茵陈、
黄芩、
石菖蒲、
木通、
滑石、
川贝母。若湿热久羁,化燥伤阴,兼有口咽干燥、大便干结者,加
知母、
黄柏、
阿胶滋阴清热;尿痛、尿血者,加大
小蓟、
白茅根凉血止血。
       5.气滞血瘀证
       [证候] 面色晦暗或黧黑,唇色紫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有瘀斑,苔少,脉涩。
       [治法] 行气活血,化湿利水。
       [方药] 桃红四物汤。主要药物:生地、
川芎、
赤芍、
当归、
桃仁、
红花。桃红四物汤具有养血活血、逐瘀行血的功效,临证时常用
薏苡仁、
石韦、
猪苓、
益母草、
泽兰等药,共奏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功。若脾肺气虚者加
黄芪、
白术补中益气;有湿热者加
萹蓄、
栀子、
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大便秘结加生
大黄、
厚朴、
枳实行气破结、泻热通便。
       经验方       1.验方一
       [药物组成] 
黄芪30~60克,
益母草15~30克,
白茅根30~60克,
大枣10枚。
       [功效] 益气养阴,利水消肿。
       [适应证] 肾病脾虚兼血瘀湿热者。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2.验方二
       [药物组成] 黑大豆250克,怀
山药、
苍术、
茯苓各60克。
       [功效] 益气养阴,利水消肿。
       [适应证] 用于肾病恢复期。
       [用法用量] 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 6克,每日2~3次。
       3.岳美中验方
       [药物组成] 
玉米须60克。
       [功效] 利水通淋。
       [适应证] 肾病水肿、蛋白尿、高脂血症。
       [用法用量] 洗净,煎汤代茶饮,每日一剂,3个月为一个疗程。
       4.肾病综合征水肿方
       [药物组成] 
桑白皮15.6克,
大腹皮 18.8克,广
陈皮9克,
生姜皮9克,
麻黄9克,
冬瓜皮 25克,
茯苓皮25克。
       [功效] 利湿消肿。
       [适应证]用于肾病综合征高度水肿,四肢悉肿、脘腹胀满。
       [用法用量] 水煎,每日一剂,频服或分早、晚服。
       5.董建华经验方——参芪地黄丸
       [药物组成] 
黄芪10克,
党参15克,
白术5克,
薏苡仁10克,
熟地黄10克,
山茱萸5克,
泽泻5克,丹皮6克,
桑寄生10克,
牛膝10克,
益母草10克。
       [功效] 清利湿热,补益脾肾。
       [适应证] 用于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兼见阴虚内热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适宜技术       1.针灸法
       (1)体针:取
肾俞、
脾俞、
太溪、
足三里、
三阴交、
气海、
水分。针刺,均用补法。隔日一次,7次为一个疗程。
       (2)耳针:取脾、肾、皮质下、肾上腺、膀胱、腹。每次选2~3穴,双侧,用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或埋皮内针24小时,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3)灸法:取
肾俞、
脾俞、
太溪、
足三里、
三阴交、
气海、
水分,每穴各3壮。隔日一次,7次为一个疗程。
       2.推拿法
       方法一:补肾3分钟,揉二马两分钟,揉丹田两分钟,揉
神阙两分钟,推三关两分钟。用于脾肾阳虚者。
       方法二:平肝两分钟,补肾两分钟,揉二马两分钟,揉
三阴交两分钟,推三关两分钟,揉丹田一分钟。用于肝肾阴虚者。
       3.药浴法
       生
麻黄、
桂枝、
细辛、
红花各30~60克,
羌活、
独活各30克,
荆芥、
防风各30~50克,
苍术、
白术各15~30克。热象显著加
薄荷30克,
柴胡30~60克,柳枝100克;血压高加
葛根、
菊花各30克。用大锅煮沸20分钟后,令患儿洗浴。每次15~20分钟,两日一次。
       4.贴敷法
       大活田螺一个,生
大蒜一片,鲜车前草一颗。将田螺去壳,用
大蒜瓣和鲜车前草共捣烂成膏状,取适量敷入脐孔中,外加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待小便增多,水肿消失时,即去掉药膏。
       5.食疗法
       方法一:鲫鱼冬瓜汤
       鲫鱼120 克,
冬瓜皮60~120克,先将鲫鱼去鳞,剖去肠脏,与
冬瓜皮同煎,炖汤不放盐,喝汤吃鲫鱼。用于肾病各型水肿及蛋白尿。
       方法二:
黄芪炖母鸡
       炙
黄芪120克,嫩母鸡一只,将鸡去毛及内脏,纳
黄芪于鸡腹中,文火炖烂,放食盐少许,分次食肉喝汤。可益气利水消肿,用于肾病水肿属于肺脾气虚及脾肾阳虚证者。
       6.中成药
       (1)肾炎消肿片:每次两片,每日2~3次,口服。用于脾虚湿困证。
       (2)六味地黄丸:每次3克,每日2~3次,口服。用于肝肾阴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