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霞:遵循古训 以药制药

       
       张银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护国寺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临床及教学工作40余年,曾任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冠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特聘专家。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病证。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劳伤肾、先天禀赋不足等是消渴发生的重要因素。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燥热愈甚。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脾(胃)、肾三脏,尤以肾为关键。该病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常可累及五脏,致精血枯竭,阴阳俱衰,久病入络,瘀血阻滞,变证百出。临床可引起各种并发症。
       到中医院来看病的糖尿病人,多数都是病程较长、病变复杂、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患者。一般西医诊断明确,但系统规范的西药治疗效果仍不满意。中医辨证多数患者已经呈现脾肾两虚、气阴两亏或阴阳两衰。
       在治疗上我遵循黄元礼、周慎斋、张锡纯等名医的治疗原则,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法和辨证使用其有效的方剂治疗糖尿病,多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典型病例:
       李某某,女,65岁,2003年12月20日来门诊。患糖尿病十余年,用胰岛素治疗三年,目前无多饮、多食、多尿表现,体重正常,血糖也控制在理想范围,但是两年来反复发生腹泻,每隔2~3周发作一次,多在夜里,突然腹泻,稀便,时有水泻,严重时失禁,连续数次至数十次,持续1~2小时,不服药,自行缓解,伴有腹鸣但无腹痛,停止后一切如常。平时疲乏无力、心悸、气短、多汗,动则加重,纳可,腹胀,嗳气,打嗝有停食味,小便不多。临诊见患者精神尚好,面色黄白少泽,舌淡胖,边齿痕,苔白黄腻,脉缓稍滑。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分析,诊断为糖尿病腹泻。
       辨证: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寒热错杂。 
       治疗:健脾和胃,平调寒热,升清降浊。
       方药:生姜泻心汤加减:用半夏生姜降逆化饮和胃,姜夏与芩连为伍,辛开苦降,平调寒热;佐参、草、枣健脾益胃,以复中焦升降之职。7服,水煎。
       二诊:腹胀减轻,苔白薄,余证同前。遵照张锡纯升清降浊,补脾固肾的治则用玉壶汤加减,以健脾益气升清。方中黄芪葛根组成升清降浊对药;山药知母、花粉滋真阴,使之阳升而阴应;鸡内金强脾胃,加党参白术麦芽健脾益气;五味子酸收固肾,加煅龙牡加强涩精止汗。共奏健脾益气,升清降火,固肾涩精之功。继服14服。
       三诊:患者一般情况大有好转,体力增加,出汗减少,腹胀消失,已经有一个月没有腹泻。前方10服,加工为细末,泛水丸,每服6克,日两次。追访半年未发生腹泻。
       以药制药是临床上常用的配伍办法,是中药配方的基本原则(君、臣、佐、使)之一,即“佐药”。西医也是如此,如用胰岛素或磺脲类治疗会使患者体重增加,所以多加用二甲双胍制其副作用。用了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后血糖是降下来了,但是腹胀、便溏,消瘦、乏力。自认为病情加重,又找中医看,看了半年一载,腹胀是好多了,可是越来越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西药的副作用,如服用钙拮抗剂引起的双下肢浮肿,用转换酶抑制剂引起的咳嗽,用二甲双胍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用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功异常、肌无力、皮疹等。这一类患者的病因是由药物的副作用引起,经过调整西药,去除病因,再经过中医辨证施治,很快就可以迎刃而解。(关  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