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通络治卒中疼痛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②
       温阳通络治卒中疼痛
       李某,男,37岁,2010年3月因脑卒中导致左侧上肢不能举,下肢肌力III级,吐字不清,经治效果不佳,回家修养。
       
       此次患者左肢体失用,触及肢痛,屈伸不利,上肢难举,肘膝踝关节肿胀,下肢微寒而疼痛,脑CT示右侧基底节病灶已软化,舌苔白腻,脉弦紧涩。
       
       此属脑卒中急性风湿病,治宜温经活血。处方:附子50克,川芎15克,白术50克,当归15克,麻黄15克,益母草15克,羌活15克,细辛15克,独活15克,在此基础上随时加减,治疗3月余,疼痛渐渐消失,瘫痪肢体也渐渐恢复。
       
       半身不遂患者十之八九会出现疼痛,在这个过程中,疼痛减轻后瘫痪肢体也会逐渐好转,这是为什么呢?
       
       《素问·举痛论》告诉我们,经脉受寒则收缩,经脉收缩则屈曲拘急,因而外边经脉受牵引,就立刻发生疼痛,只要得到热气,疼痛就会立刻停止。
       
       为什么痛与阳虚有关系呢?因为阳气不足,寒水凝滞,脉络拘急收引而疼痛。所以温阳是治疼痛的重要法则,以附子为主要药物。因为附子性属阳,是热药,可直接破除寒与水。寒水破后,水还得有个去向,因而止痛又要用具有辛散作用的麻黄。据多年的经验,治疗卒中后疼痛、瘫痪不用、口眼歪斜、语言不利,附子麻黄的效果很好,或者在温阳的基础上加用麻黄等发散药,效果明显。当然治疼痛还加好多药物,但都离不开这一思路。
       
       脑卒中不仅产生肢体僵直,还会出现划圈腿、挎篮臂、屈曲收引,怎样能恢复功能障碍呢?《内经》讲“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我认为,这句话的含义是阳气处在静的状态下才能养精,阳气处在封藏、收藏的状态,则能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如睡眠就能养精,如果睡眠不好,就会没有精神,昏昏沉沉,疲乏无力。
       
       阳气处在柔和的状态下可以养筋,“木曲多柔,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静而养神,动而养筋”,这个规律失常筋就失养,出现曲伸不利,活动受限。实际上就是阳气失用导致的功能障碍,那么对曲伸的问题如何解决呢?就使用温阳药。
       
       脑卒中瘫痪肢体肿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内经》病机十九条中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所讲的肿满,就是湿的现象,为什么湿了就不流通了呢?因为脾阳不振,脾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就瘀积于筋络关节,因此我们提出要温阳健脾,活血利水。总之,要把病机弄清楚了,才能真正起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