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时,“得气”疗效好

       
       □冯 琳
       针灸可以治疗许多急、慢性疾病,效果良好。您知道吗?中医认为,针灸治病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得气”。针灸治疗时,是否“得气”至关重要。
       所谓“得气”,是中医针灸的专业名词,现代人称之为“针感”。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医生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患者的针刺部位产生特殊的感觉和反应,这就是“得气”。“得气”是施行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也是医生判断患者经气盛衰、证候之后,而进行正确定穴、行针手法、针治效应的依据。古今医家都十分重视针刺“得气”。
       针灸时是否“得气”,患者可这样判断: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沉等自觉反应,有时或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现象;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跳动、震颤等反应。在患者有自觉反应的同时,医生也可感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
       上述针感通过腧穴、经络的传导,作用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脏腑等,从而起到调节阴阳、调理气血的作用,进而促进机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