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针灸诊疗技术

       脑血管意外又称为急性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偏瘫、失语、昏迷等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的疾病。各个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以中年以上为多见,尤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患者。本病发病急剧,死亡率、致残率高。根据疾病的性质,可以分为出血性与缺血性两类。前者包括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中以脑血栓形成最为多见,其次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栓塞次之。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中风”、“卒中”、“大厥”、“风痱”等病的范畴。
       病因病机
       主要由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以忧思恼怒,或饮食不节,或房室劳累等诱因,以至于风、火、痰、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则发生本病。
       辨证分型
       1.中经络
       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歪斜,而无意识障碍。
       (1)肝阳暴亢: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风痰阻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口黏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4)气虚血瘀: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腻,脉细涩。
       (5)阴虚风动: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
       2.中脏腑
       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
       (1)闭证:神昏,面赤,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二便不通;苔黄腻,脉洪大而数。
       (2)脱证: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气息微弱,手撒口开,汗出肢冷,二便失禁;苔滑腻,脉散或微。
       针灸治疗
       1.中经络
       [治则]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处方] 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加减] 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风市;头晕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加丘墟照海;便秘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加中极曲骨关元
       [操作] 内关用捻转泻法,持续运针1~3分钟;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两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2.中脏腑
       [治则] 醒脑开窍,兼开窍启闭,回阳固脱。
       [处方] 水沟内关
       [加减] 闭证加十二井穴、合谷太冲;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呼吸衰竭加气舍
       [操作] 内关用捻转泻法,持续运针1~3分钟;水沟用雀啄法,以患者面部表情出现反应为度;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适宜技术
       1.平衡针法
       [取穴]
       (1)上肢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
       (2)上肢伸肌侧:肩髃天井阳池
       (3)下肢伸肌侧:血海梁丘照海
       (4)下肢屈肌侧:髀关曲泉解溪申脉
       [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上肢置体旁,手臂伸直,掌心向躯干;患侧下肢自然伸直,腘窝处垫高15厘米左右,支撑踝关节保持中立位。
       [手法]
       弱化手法:先取上肢屈肌、下肢伸肌侧穴位,消毒穴位后,快速刺入各穴,得气后每穴行柔和均匀的捻转手法一分钟。技术标准:进针动作轻柔,快速刺入皮下,捻转角度为90°±,频率为60±次/分,以不出现肌肉抽动为度,出针轻慢。
       强化手法:取上肢伸肌、下肌屈肌侧穴位,常规消毒,快速刺入各穴,得气后每穴行较强的提插捻转手法一分钟。技术标准:进针动作柔和,快速刺入皮下,根据肌肉丰厚度,提插幅度1~3厘米,频率为60次±/分,捻转角度为180°±,频率为60次/分,以出现较强针感为度,出针较快。
       留针30分钟,出针前分别用上述手法运针一分钟,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之间隔两天,连续治疗观察3~4疗程。
       2.头穴透刺
       [处方]
       意识障碍较轻:神庭上星太阳
       精神症状:神庭上星曲差五处本神
       头痛:太阳上关风池
       尿便障碍:四神聪百会
       失语:风府哑门
       面瘫:地仓颊车下关
       吞咽困难:廉泉、金津、玉液、海泉风府风池翳风等。
       瘫痪:百会穴透太阳穴连线平均分4段,依次分别针4针。
       感觉障碍:络却承灵悬厘
       眼球运动障碍:印堂太阳
       [操作] 采用快速进出针、快速小捻转间断针刺方法。以28号1.5寸针灸针首先垂直刺入皮下或头皮帽状腱膜下后,以15°角的针刺方向沿头皮或皮肤轻微、快速、不捻转刺入一寸。太阳风池下关廉泉、金津、玉液、海泉等穴位按选穴方向采用快速直刺或斜刺,刺入一寸。采用快速捻转实行针刺手法的同时,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运动、语言、吞咽等神经功能锻炼。每日治疗一次,每周6次,每周停针一天,28天为一疗程。
       其他疗法
       1.头针
       [取穴] 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 2线。
       [操作] 选毫针与头皮成30°角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3分钟,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行针后鼓励患者活动肢体。隔日一次,3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恢复期或后遗症期。
       2.穴位注射
       [取穴] 风池肩髃臂臑曲池外关肾俞伏兔足三里飞扬悬钟
       [操作] 每次选用2~3穴,诸穴交替使用。中药制剂可选当归丹参红花黄芪夏天无、徐长卿等;西药可选用三磷酸腺苷、烟酸胺、维生素B1、维生素B12、ATP、辅酶A等。每天或隔天一次,每穴注药0.5~2毫升。每天或隔天一次,5~7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