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教学应以《内经》为指导

       读经典,做临床,是近年来促进中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回归经典成为中医继承与发展的主流,多年来,笔者注意结合《内经》理论,进行中医内科学教学,以期突出中医经典对临床课程的指导作用,以下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
       读经典,做临床,是近年来促进中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回归经典成为中医继承与发展的主流,多年来,笔者注意结合《内经》理论,进行中医内科学教学,以期突出中医经典对临床课程的指导作用,以下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
       内经理论指导着中医内科的实践与发展
       《内经》是古代医家临床实践的总结与升华,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作用与极强的临床实用性。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秉承于《内经》,《内经》对中医内科实践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譬如,《内经》对疾病分类、命名具有一定的影响与指导。中医内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内科疾病的防治规律。认识疾病,首先从疾病分类开始,《内经》开疾病分类之先河。《内经》提出了按照病因、病机、主症、病位对疾病进行分类的方法,有学者认为“病机十九条”就是典型的依照病机、病位进行疾病分类的方法。当代中医内科学关于疾病的分类已经与《内经》有极大的不同,但是“病机十九条”所提出的疾病分类方法仍然是研究内科疾病病机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理论依据与辨证方法,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内科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