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便秘、乏力、腹胀、小

【医家】曹颂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结肠、便秘、乏力、腹胀、小儿、腹泻、脾气虚弱、传导失司、面色萎黄、肠梗阻、便溏、定时、腹痛、畸形、气滞、矢气、久病、脉平、腹软、虚、郁、痉、
【内容】
燕某,男,3岁半。
初诊:1981年4月18日。
主诉及病史:先天巨结肠术后便秘两年余。
诊查:患儿因患先天巨结肠,于1周岁时在某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大便依然艰行,每天需灌肠通之。腹软不胀,面色萎黄,精神一般,舌苔中心薄腻,脉平。
辨证:脾气虚弱,健运乏力,传导失司。
治法:理气助运。
处方:木香5g大腹皮10g青陈皮各5g枳壳5g焦白术10g乌药5g白芍10g炙草5g
二诊:1981年4月。上药仅服1剂,大便已能自解,日行3~4次,质软量少,无腹痛,矢气多。原方又进7剂,大便通畅,日行2次,色黄质软,惟胃纳不多,舌苔中心微腻。谅由恙久脾运乏力所致,故治宗原法增入益气健脾之品。
处方:太子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法半夏5g木香5g砂仁1.5g(后下)苡仁10g焦楂曲各10g连进10剂,患儿大便日行2次,胃纳转香。仍用原法继续巩固调治。
按语:小儿先天巨结肠,是由于远端结肠壁肌间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减少或阙如,以致结肠远端运动功能紊乱,经常处于痉挛状态,粪便郁滞于近段结肠而造成肠管扩张、肥厚。临床表现为顽固性腹胀、便秘,或见腹泻,甚至出现部分的或完全性的肠梗阻症状。它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西医学认为,轻者可定时用等渗盐水灌肠,促使排便;严重者需经手术根治。中医学文献中虽无此病名记载,但根据其症状表现,可散见于腹胀、便秘、腹泻门中。以上三例小儿先天巨结肠,表现症状不同,曹颂昭老中医辨证选方各异。例一便秘属实,以行气通腑为主,取木香槟榔丸加减;例二便溏腹胀气滞明显,以疏肝理气调脾法,取四逆散加味;例三久病术后体虚,运化乏力,以益气健脾、理气助运法,取香砂六君子丸加味。经治三例均收到了同样的效果。此乃“同病异治”。但曹老认为,其异中尚有相同之处,即不离理气助运。她说:“气行则运,脾运则健”。在辫证的基础上加入理气行滞法,是曹老用以治疗本病的特点。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