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虚、痰饮、气逆、湿、喘

【医家】金子久
【出处】金子久专辑
【关键词】痰、虚、痰饮、气逆、湿、喘急、痛、痰浊、喘、燥、气急、气虚、痰多、舌苔黄腻、气喘、肾虚、便溏、咳嗽、阳虚、壅滞、肾水、五脏、积、郁、肝肾气逆、肝胆气滞、肺热移肠、舌光无苔、舌苔薄腻、大便溏薄、脾阳不足、痰声如锯、水不涵木、左脉大、关脉滑、右脉滑、肾气虚、汗出、虚喘、虚咳、干燥、虚损、短气、阴虚、积聚、错语、喘嗽、音哑、嘈杂、肢冷、跌仆、畏风、湿痰、便结、湿阻、少神、气郁、顽痰、无神、脉滑、口燥、渴饮、温燥、咳逆、失音、食少、聚、
【内容】
中虚积饮,气升作喘,脉象虚软而滑,年逾五旬,殊难根杜,宜仿仲景温药和之。
东洋参 於术 炙甘草 冬瓜子 干姜拌 五味子 姜半夏 茯苓 炙紫苑 淮牛膝 橘红 竹茹 款冬花
二诊:前方温运和阳之法,服后诸恙渐见松象,究竟高年真阳虚弱,脾阳肾阴犹亏,终难骤然恢复,而痰饮之源,犹属深固,岂能杜根,所以气机之升降,总未能调养。 胃亦失运,中脘时觉作痛,或有呕恶气逆,而大便亦欠坚实,脏阴亏乏,腑阳失司,脉象柔弱,左部略带弦势,届值春木司权,肝木不免凌犯脾土,且下元不振,则清气未便转旋,中宫气馁,则浊阴易于潜居,合理中扶阳之法。
东洋参 干姜 川附炒苡仁 姜半夏 茯苓 木香 采云曲 於术 广皮 谷芽 桂枝 炒白芍 蔻仁
三诊:脾不运则积食,胃不降则脘泛,究属高年中元将衰,则真阳无以鼓舞,脉象弦滑,温理中焦颇合,仍由旧章出入。
东洋参 姜半夏 干姜 於术 广皮 云茯苓 谷芽 竹二青 藿香梗 佩兰叶 炒白芍 川附子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可见治肺为标,治脾为本。形寒畏风者,卫气虚也,卫即肺也;动辄气逆者,肾气虚也,肾主纳也,可见治喘急者,治肺为流,治肾为源。无如湿痰蟠聚乎中,滋补肾阳,恐助痰浊,然治肺者,即是顾肾,以金为肾母,母实则子实也,而水亏则木旺,冲激上焦则肺气反受害,金能克木,金虚难胜,所以养其肺金者,令其金实,则肝木上凌可以肃制也。诊脉左部弦数,右寸关部滑大,惟滑大有实象也,此为邪实,原非正实,所谓实者假实也,虚者真虚也。调治法程,当清其上,勿害其下,兼治其脾,亦可养金,是为脾肺子母相生之机,至于外卫少固,亦宜兼顾。
於术 防风 黄芪 桂枝炒白芍 茯苓 姜半夏 橘红 川?贝 淮牛膝 白前 浮海石 款冬花 枇杷叶
左右脉象均见弦细,弦为饮邪,细为阴虚,饮食入胃,游溢精气,氤氲中焦,悉化痰饮,蓄于脾,贮于肺,妨升碍降,窒滞呼吸,时或嗽逆,时或喘急,顺上焦之呼,纳下焦之吸,呼气利则痰饮自化,吸气利则喘急自平,届值燥火司权,忌用温燥之品。
炙鳖甲 炙龟板 左牡蛎 旋复花 杏仁 川贝母 广橘红 淡秋石 淮牛膝 煅磁石 青铅 枇杷叶
痰饮之根起于脾肾阳亏,咳嗽之作由于肝肾气逆,平日操持萦思,肝胆气火易升,脉象均得柔静,两尺更见沉弱,惟左右关略带弦势,弦为饮邪,沉为阳亏,督背畏冷手指亦寒,是真阳鼓舞失司也。治当温养脾肾,清肃肝肺,复入煦阳。
防风 黄芪 炙甘草 姜半夏 橘红 桂枝炒白芍 茯苓巴戟天 款冬 干姜 五味子 旋复花 淮牛膝 别直参
痰与饮异名而同类也,终由中下脾肾阳亏,水谷积聚为湿,留于胸中,蒸于阳而为痰,凝于阴而成饮,蓄于脾,贮于肺,喘嗽由斯作矣,脉象左右濡软带虚,濡为气虚,弦为痰饮,调治之道,非温运扶阳不可,录方当仿金匮苓桂术甘汤主之。
茯苓 黑干姜 冬术 炙甘草 姜夏 橘红 东洋参 桂枝炒白芍 冬瓜子 牛膝 车前子
饮有内外之分,喘有虚实之别,痰带甜气,乃脾家外饮无疑,动辄短气,是肾虚气海少纳,阳虚于外,肢冷而形寒,阴凝于内,咳呛而痰多,脉象沉弦,舌质滑白,当用温肾以纳气,补脾以蠲饮。
巴戟天 胡桃炒补骨脂 桂枝炒白芍 干姜捣五味 淮牛膝 磁石 姜半夏 橘红 绵芪 银杏 茯苓 於术
痰饮为患,变端百出,加以跌仆,遂使痰气互阻,胁肋掣痛,朦胧错语,手足振动,脉象弦滑,痰迷形状已见,风动端倪已露,急当涤络中之痰,借以泄胆中之风。
胆星 滁菊 龙齿 橘红络 茯苓神 礞石 郁金 石决明? 桑叶 白芥子 丝瓜络 早竹沥
痰饮气喘由来已久,肺脾肾三脏均虚,盖以目下燥火正盛,与本有之浊痰交煽互蒸,势更鸱张,又且吸烟伤气,厚味滞中,于是喘急愈甚,浊痰愈多,壅滞胃中,寝不安寐,形寒形热,此表有新邪也,便溏便结,此肺热移肠也。舌质剥腐相兼,阴伤而兼浊盛,右寸关脉滑大,气虚中挟实邪,治热碍湿,治实碍虚,然上焦壅塞如斯,若不急为开涤,肺胃气机愈阻矣。
旋复花 胆星 浮海石 茯神 桑叶 竹茹 赖氏红西黄蛤壳 甘草 枇杷叶 糯稻根
二诊:左脉大势较退,弦象未平,右部数象已减,滑势尚留。大退者,阳已潜藏也,弦者木火未静也,数减者,火势渐获廓清也,滑者浊痰尚盛也。浊痰之生本于脾胃,蓄于中焦,贮于上窍,上焦既为痰阻,则失其如雾之义而肺气郁,于是痰出不爽,音出不扬。夫肺脏象天,脾脏象地,肺之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者,有若天气降而为雨之义,脾之布散精微上归于肺者,有似地气升而为云之象,肺脾清肃健运,则升降无碍而呼吸自如,一经浊痰壅滞人身,亦同天地之晦塞矣,此咳呛气逆之由作也。舌中松白兼有绛色,四边白而起屑,全案为浊盛阴伤,于此显见一斑。
旋复花 川贝 仙半夏 云茯神 枇杷叶 桑叶 糯稻根须 浮海石 蛤粉 橘红 竹茹
体质清癯,阴分固形不足,咳嗽痰浊,气分亦形有亏。咳之原自水不涵木,木旺则气逆而为咳;痰之本由土不制水,水旺则溢泛而为痰。然而不特此也,所进水谷,化气血者少,化痰浊者多。舌质薄糙,色见微黄,真阴虽亏,真阳未露,咳是虚咳,痰是实痰,治法惟宜顾本清源。
西洋参 麦冬 冬瓜子 橘红 半夏曲 淮牛漆 川贝 枇杷叶 茯苓 叭杏仁 霍山石斛 瓦楞子
二诊:气自左升,咳呛频仍,不独肝气多升而肺亦不降,《内经》?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痰如稀涎气味带咸,非特脾湿化饮而肾亦酿痰,叶氏所谓外饮属脾内饮属肾。食少痰多,阴伤液耗,形瘦便溏,已见气伤,液涸宜防,舌质薄糙,苔见微黄,左脉柔小,右脉滑大,壮水制火,令金脏得清化之权,养金柔木,俾土宫无戕贼之害。
西洋参 麦冬 霍石斛 冬虫夏草 白芍 半夏曲 川贝橘红 茯苓 谷芽 南枣
三诊:饮食所进者少,痰饮所生者多,中焦日形薄弱,下焦日形亏乏,胃土不能培木,肾水失其涵木,木气由此冲急,金气因兹失降,咳呛气急在所不免。身体朝凉暮热,口中干而不渴,大便溏薄,小溲短少,舌苔黄腻,并不枯燥,脉象弦滑又不空大,精神时觉狼狈,生色实不易,肺为柔金,肝为刚木,治法惟宜甘缓介类,而肾恶燥,亦宜柔润。
西洋参 霍山石斛 冬虫夏草 石决明 牡蛎 川贝 茯苓 橘红 建莲肉 甘草 白芍 茜草
四诊:肾为胃关,胃为肺母,肾不司胃,水谷之湿留蓄中焦,从阴化饮,从阳化痰,胃无供肺之资,清肃之气逆而上升,有时气急,有时咳呛。气觉左升属肝气也,痰为咸味属肾痰也。两手脉象寸盛尺虚,上实下虚,于此可见。舌布满苔、黄腻而润,火升痰多显然无疑,介类潜阳以柔肝木,甘平养胃借资肺金。
西洋参 霍山石斛 冬虫夏草 霞天曲 山药 石决明 牡蛎 白芍 毛燕根 川贝 茯苓 橘红
痰为怪物,变幻不一,仲春先有咳呛,继而失音,现在复加喘急,甚而肢厥,内饮外饮同时并发,表邪里邪,俱形混淆,汗出过多表邪由汗而外泄,痰出颇多里邪由此而廓清。夫表里之邪者标病也,似难一咳一呛而除,喘急已平,肢厥又瘥,冲气亢阳俱有升炽,饮邪木火皆随上逆,肺脏独受窒碍,声音为之重浊,肝脏独见横扰,胁际为之掣痛、肝多升眠难安枕,肺少降喉有痰响,脘宇似有嘈杂,显是阳动于中,形瘦时有轰热,亦是阳罩于外,痰如稀涎,味带咸?味,岂不属内外之饮哉!稀涎之痰,气味之咸,终不越肾脾之虚也。左右脉象均见弦滑,浮取有力,重按无神,舌苔薄腻而白,口燥不喜渴饮,标病风波始平,本病影响愈起,痰饮为患,牢不可破,虚损一端,尤宜防护。最关系者,时值湿火用事,调治法程,未可注重一方,设或滋腻填补,适为痰浊树帜,若用清宣疏豁,反而消耗真元,当从半虚半实着想,庶无畸轻畸重之弊,录方即请明政。
旋复花 橘红 茯苓 川贝母 鲜竹茹 淡秋石 青蛤散淮牛膝 白石英 枇杷膏
二诊:昨夜眠不安枕,气逆未平,痰味虽不觉咸,形色状似稀涎,声嘶音哑,诚属金碎不鸣,茎缩溲沥,显系肾关不禁,脘宇自觉不适,胃纳遂使锐减,脉象弦滑,重按殊少神力,舌质薄白,咽喉稍觉燥痛,金为火煅,木失水涵,上焦愈实,下焦愈虚,久而不复,热必成损,现在痰蓄于脾而贮于肺,治法注重于上而次于中。
旋复花 川贝 橘红 茯苓 枇杷叶 淮牛膝 青蛤散 淡秋石 甘草 扁豆衣 肺露
三诊:刻见痰声漉漉,气逆难平,不得不急治其标,拟平气清金涤痰。
青礞石 蛤壳 白石英 淮牛膝 沉香 陈胆星 川贝 石决明 桂枝 海石 淡甘草 姜竹茹
论气喘者,有肺肾虚实之分,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肺气升为实喘,肾气升为虚喘。论痰者,亦有虚实之殊,如风湿阻气酿成为实痰,肾水冲逆酿成为虚痰。刻下喉中痰声如锯,咯之颇不爽利,粘如胶漆,此痰非虚痰也;视其面色并不红亮,抑且痰无咸味,气逆能卧,此气非肾气也。诊得脉象滑大,不满十至而代,五脏真气已散,诸气逆乱以上,喘脱在即,岂不然哉!勉拟人参竹沥汤,希翼挽回于万一。
吉林参 青礞石 风化硝 浮海石 沉香郁金 石菖蒲 川贝母 橘红 茯神 瓜蒌仁 甘草 竹沥
两举顺气涤饮,嗽逆逐渐平降,惟支脉中尚有饮浊羁留,故两胁下均有抽掣作痛,甚而牵及于腹则腹笥亦觉痛,肝脉布于胁肋,胆脉行于身侧,肝胆气滞不宣,故证见如上也。顷脉左关细弦,尺部左虚右弱,舌光无苔而绛,后天脾阳不足,厥阴气火有余,肝主经络,肝营有亏,灌溉失司,是以周身经络皆痛,当用养金制火,令肺脏得清化之权,壮水抑木,使土宫无戕贼之害。
北沙参 麦冬 橘红络 川贝 旋复花 当归 小青皮 淮牛膝 桂枝炒白芍 干姜捣 五味子 红花拌丝瓜络 枇杷叶
平时操劳过思,心脾阴气暗耗,年已花甲有余,肝肾元海渐衰。心脾者,火土也。火虚则土弱,土弱则湿胜;肝肾者,木火也,水亏则木旺,木旺则火升。脾有湿火,肝有相火,是肺金所伤之源。湿火与木火交煽而互蒸结为脾浊,溢于上窍,久久欠散,结为窠囊,清气入之,浑然不觉,浊气入之,顷刻与痰浊狼狈相助,阻塞关隘,不容呼吸出入,而呼吸之气转触其痰,遂使气急如喘,痰壅咳逆,涎涕交出,状若伤风。顷诊脉象左手三部虚大而数,右手三部滑大而数,舌苔黄腻,并不干燥,黄腻者湿火也,而脉滑大者痰火也,弦大者木火也,推测病情,总由浊痰随火而上乘,所谓火动则气升,气升则痰升,丹溪所云,气有余便是火,故治痰以治火为先也。然气既与火而上升,亦可随火而下降,火降而气不降者何也?盖因窠囊之痰实其所造之区,不可以侨寓其中,转使清气逼处不安,说若为乱者然,如寇贼依山傍险蟠据一方,此方之民,势必扰乱而从寇也。故虽以治火为先,然治火不治其痰者无益也,治痰不治窠囊之痰与不治等也。治痰之道,曰驱、曰导、曰涌、曰涤,前人之法不为不详。至于窠囊之痰,如蜂子之穴于房中,如莲子之嵌于蓬内,生长则易,剥落则难,由其外窒中宽,任用驱、导、涌、涤之药,徒伤他脏,此实闭拒而不纳耳。究而言之,岂第窠囊之痰不易除,即肺叶之外,募原之内,顽痰凝结多年,如树之有萝,宅之有苔,附托相安,仓卒有艰于划伐哉!为今之计,当用泻肺之急以涤痰,潜肝之火以降气,务使左升不?致太过,右降方可有权,则肺中之浊痰解散下行,从前后二阴而出,此上气喘急庶缓矣!
葶苈子 杏仁 橘红 白石英 仙半夏 茯苓 牛膝 川贝 丹皮 石决明 黛蛤散 瓜蒌皮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