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肠鸣、泄泻、腹泻、虚、

【医家】刘冠军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湿、肠鸣、泄泻、腹泻、虚、阳虚、神疲、久泻、倦怠、脾虚、燥、胃脘胀满、肠鸣泄泻、清阳不升、脾胃阳虚、舌苔薄白、大便稀薄、脉濡缓、气不足、苔白腻、便泻、胀满、腹胀、腹满、脘闷、喜按、伤食、痛、
【内容】
泄泻
李××,男,32岁,工人。1973年8月初诊。
主诉腹泄肠鸣1周余。
病史过食生冷油腻,复感寒邪,遂成胃脘胀满,腹泻肠鸣,某医见其脘闷胀满,疑为伤食作泻,投给攻消之品,益虚其脾,致使大便稀薄,无臭,日3~4次,兼有纳减腹鸣,喜按恶凉。
检查神疲倦怠,面淡黄。苔白腻,脉濡缓。
诊断泄泻,脾胃阳虚型。
治疗健脾燥湿升提。
取穴:天枢、大肠俞、脾俞、足三里、公孙、百会。
操作:治取天枢、大肠俞行泻法,温针脾俞、足三里,公孙行补法,连续治疗11次,脘舒纳香,便已成形,日行1~2次,但仍时有腹胀肠鸣,乃加灸百会以升举清阳,又治4次,腹泻痊愈。
按语泄泻虽是大肠功能失调,但它的病机变化在于脾,它的主要致病成因在于湿,所以《内经》上说:“脾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沈氏尊生书》中记载:“泄泻脾病也,脾受湿而不能渗泄,致伤阑门元气,不能分别水谷,并入大肠而成泻”。说明腹泻主脏在脾,成因为湿。因脾主升,主运化,全赖阳气内充,故阳气不足,则脾之升清功能受到影响,就会升举无力,脾虚下陷,使临床常见久泻之人,出现泻下清谷,肠鸣切痛,神疲倦怠。舌苔薄白,脉来沉缓无力,治疗当以升提健脾燥湿为主法。
该例泄泻,先因生冷,误伤脾气,复感寒邪,又加攻伐,致使脾气益虚,清阳下陷,导致肠鸣泄泻,此正合《时病论》所说:“寒气内袭于脾,脾胃受寒则阳虚,虚则不司运用,清阳之气,不主上升,反下陷而为便泻”。
治以健脾升阳法,故取天枢、大肠俞调理大肠,使大肠分别清浊的功能健全,以祛肠胃之寒,化脾胃之湿,温针足三里通运上下之气以扶中上,公孙运脾,脾俞补脾,三穴相合,则能健运中焦之气,温补中宫之阳,因久泻阳虚,清阳不升,故加灸百会升阳益气,诸穴相合,则运化有权,清升浊降而腹泻自止。
内容推荐